直播吧2月17日讯 尤文名宿皮耶罗认为,尤文在对南特的欧联杯附加赛最后时刻应该获得点球。
在全场比赛补时第5分钟,洛卡特利头球击中南特后卫手臂,但VAR回放后认为布雷默推人犯规,因此没有判罚点球,尤文最终1-1战平南特。
而皮耶罗表示:“我该怎么评论呢……我看到了南特球员的反应,然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换个角度,如果一名进攻球员在禁区内被对手以(布雷默)同样的方式推或抱,那么会判防守球员犯规并吹罚点球吗?并不会……因此,在我看来,尤文应该获得这个点球。”
直播吧2月17日讯 尤文名宿皮耶罗认为,尤文在对南特的欧联杯附加赛最后时刻应该获得点球。
在全场比赛补时第5分钟,洛卡特利头球击中南特后卫手臂,但VAR回放后认为布雷默推人犯规,因此没有判罚点球,尤文最终1-1战平南特。
而皮耶罗表示:“我该怎么评论呢……我看到了南特球员的反应,然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换个角度,如果一名进攻球员在禁区内被对手以(布雷默)同样的方式推或抱,那么会判防守球员犯规并吹罚点球吗?并不会……因此,在我看来,尤文应该获得这个点球。”
原标题:游泳世锦赛完美收官!美国队17金笑傲群雄,中国队3金5银5铜排第5
北京时间12月17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8年第14届FINA世界游泳锦标赛完美收官。世界泳坛霸主美国队继续他们强势的表现,以17金15银4铜的战绩笑傲群雄。中国队在女子4×100混合泳接力决赛中,凭借傅园慧、史婧琳、张雨霏、朱梦慧的出色表现,以3分48秒80的成绩收获银牌,最终中国队斩获了3金5银5铜,在总奖牌榜上排名第五。
简单回顾一下本届世锦赛。美国队凭借强大的实力告诉世人,他们不仅在标准池是世界的霸主,而且在短池也无人能及。无论是在100米仰泳中力压群雄的墨菲、还是在200米自由泳中一骑绝尘的布莱克-皮耶罗尼,表现都可圈可点。再加上在女子100米仰泳中获得冠军的奥利维亚-斯莫莉嘉以及在4X50米自由泳接力获得冠军的迈克尔-查德威克、杰克-康杰等人。这支美国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泳坛中的“全明星”了。
本届游泳世锦赛美国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优秀人才的储备及良好的训练系统成为了美国队的取胜关键。因此不出意外的话,群星闪耀的美国队在未来几年内基本会在世界泳坛叱咤风云。
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他们获得了6金5银3铜的战绩。匈牙利紧随其后,凭借名将霍斯祖的超强表现,匈牙利以4金1银,共5枚奖牌的战绩排在第三。荷兰排名第四,一共收获了3金6银2铜。中国队在本届游泳世锦赛中表现也相当出色,一共收获了3金5银5铜,力压老对手澳大利亚、日本,位列总奖牌榜第5名。
中国队能够收获如此优异的成绩,与王简嘉禾、汪顺、李冰洁、徐嘉余、傅园慧、孙杨等知名游泳运动员密切相关。王简嘉禾在本届世锦赛中不甘示弱,在女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上游出了8分4秒35的成绩,为中国队拿下了关键的一枚金牌。同时王简嘉禾也率领队友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斩获金牌,王简嘉禾可以说是本届游泳世锦赛中,中国游泳队最耀眼的一颗星!
本届杭州世锦赛堪称完美。不仅众多知名运动员用优异的表现为比赛增光添彩,而且杭州这座城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际泳联主席胡里奥-马格里奥尼在12月16日下午5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盛赞本次世锦赛:“在杭州世锦赛期间,全世界人民都充分享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专业和友好,本届世游赛大大提高了水上运动在全球的知名度。”随后世游赛(25米)组委会副主任、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张亚东表示:“希望通过这几天的比赛,让大家都能更好了解杭州,让中国游泳能够走向世界!”
12月16日晚间则举行了一场主题名为“泳动未来”文艺表演,五彩斑斓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种种迹象表明,本届杭州游泳世锦赛堪称完美。希望未来中国有更多城市能够承办这样大型的世界级比赛,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强大,同时也祝愿中国游泳队未来再接再厉,争取让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大赛场上迎风飘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根据《都灵体育报》的消息,皮耶罗、基耶利尼和普拉蒂尼都可能回到尤文,并在管理层任职。
该报道指出,尤文图斯管理层可能在今夏发生较大的变更,一些俱乐部的旗帜性人物将回到尤文图斯并任职,比如皮耶罗、基耶利尼以及普拉蒂尼。
皮耶罗可能回归并任技术总监,基耶利尼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商业和经济学知识,他的具体职务还没有明确。普拉蒂尼的回归能为尤文管理层提供很多经验,并扶持皮耶罗和基耶利尼。
直播吧2月16日讯 在意大利天空体育演播室,斑马王子皮耶罗谈到了关于德凯特拉雷的话题,此前曾有人将德凯特拉雷与齐达内在适应性方面进行过比较。
皮耶罗表示:“适应新的联赛对任何人来说都很困难,过去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齐达内,他在加盟尤文后的那几个月里表现得非常挣扎,发生过很多问题,因为他无法在比赛中拿出训练中的表现。当时也有很多人质疑齐达内。”
“所以我认为,球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一切都有个过程,即使他的实力非常强大。说回德凯特拉雷,尽管他没有取得进球,但他有实力,他只是需要时间进行适应。”
1978年2月6日,享誉世界的智利钢琴大师克劳迪奥阿劳迎来了自己的75周岁生日,同样来自南美的阿根廷著名钢琴家兼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慕尼黑的报纸《AZ》上发表的祝辞中写道:“克劳迪奥阿劳最使我惊奇的是,他把19和20世纪衔接起来。他是19世纪音乐传统的最后一个尚存的环节,他的老师上溯至弗兰茨李斯特。因此,主观的、炫技表演家的传统依然活在他身上。另一方面,阿劳采取了现代钢琴风格的最大优点:绝对忠于原作,表演者绝不凌驾于作曲者之上……这些因素,阿劳结合得比谁都好:他兼收并蓄了两个时代的最佳优点。”窃以为,在后世无数对阿劳钢琴艺术的评价、再评价乃至赞美中,这段文字是最富于洞察力且入木三分的。回溯200多年现代钢琴艺术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贝多芬到车尔尼,再到李斯特及其关门弟子马丁克劳泽,最后便是克劳迪奥阿劳。试问有谁能想到,这个伟大的师承谱系中的最后传人竟是一位来自南美安第斯山西麓的智利神童。是的,这个在音乐艺术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国度,诞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毫不夸张地说,阿劳对于古典音乐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力,完全可以和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在文学领域的成就相媲美,两人共同定义了这个世界上最狭长国家的精神纬度。
1903年,阿劳出生在智利圣地亚哥南边一个叫奇廉的小地方,尽管身为牙医的父亲在他年仅1岁的时候就因车祸离世,但他的母亲——一位富有修养的业余钢琴家——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不仅还清了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还让年幼的阿劳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阿劳在不到3岁的时候就显露出音乐神童的天赋,当其他孩童都在玩耍嬉戏的时候,小阿劳却粘在母亲身边,一再地让她弹奏巴赫,并自行学会了识谱和记谱,他将钢琴视为唯一的伙伴,以至于只有在弹琴的时候才能吃得下饭。当时,许多人为了一睹这位钢琴神童的风采,纷纷涌入了阿劳的家中。在亲眼目睹了小阿劳的“神迹”之后,智利音乐评论家安东尼奥奥雷戈巴罗斯感到大为震动,并写下了《智利的莫扎特》(后来收录在《阿劳谈艺录》一书中),其中的一些句子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惊叹:
他在各方面都是孩子,甚至在弹琴时,都令人觉得钢琴不过是儿童的玩具。……穿一身白衣服坐在钢琴旁,头发蓬松,眼睛盯着乐谱,他在我看来宛如童年莫扎特再世。最使我吃惊的倒不是他的演奏,而是他的艺术直觉,这孩子竟能完全沉浸沉醉在贝多芬的深沉和声中,爱贝多芬胜过一切。我承认,这颗小小心灵尚不能探知那些和声中蕴蓄的人类的伟大激情和悲愤,但是他能猜测,能感受和领悟,他有那洞察艺术灵感深处的神力。
天才如莫扎特,他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第一次音乐演奏会的年龄是6岁,而我们这位“智利的莫扎特”5岁时就在圣地亚哥上演了人生第一次独奏会。据阿劳回忆,节目单包括了莫扎特、贝多芬和舒曼的乐曲。1908年9月22日,奇廉《商业报》撰文称:“5岁的克劳迪奥阿劳完美地演奏了斯特里阿博格的《路易十三曲调》。听众欣喜若狂,掌声不绝,他只好回到台上,和他母亲卢克里奇亚阿劳夫人合演了一曲四手联弹。这孩子引起音乐界的热切期望,他因音乐而生,为音乐而生。如果他对艺术的热爱持久不懈,日后定能成为音乐奇才。”随后的三年里,阿劳两次为智利总统佩德罗蒙特演奏,智利政府于1911年决定选送阿劳前往德国柏林留学,这成为了他一生辉煌演奏生涯的起点。
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这位来自南美的钢琴天才在柏林遇到了李斯特的关门弟子——马丁克劳泽。事实上,这位李斯特和卡尔赖内克的弟子几乎是一眼就相中了阿劳,并对他母亲说:“我要这孩子成为我的杰作。”要知道,克劳泽曾聆听过李斯特、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布索尼以及索菲门特的演奏,他常讲李斯特如何弹奏分解、如何弹颤音……克劳泽的每句话都富于启发性,并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观点,顺着自己的路子往前走。同样重要的是,克劳泽一再强调弹琴之人应该有全面的文化基础,除了音乐,他还教授艺术、文学和歌剧,这对阿劳的音乐生涯同样影响深远,令其受益终生。据阿劳回忆,在成为克劳泽入室弟子不久后,克氏在一张写给德国版肖邦曲集主编赫曼舒尔茨的明信片上写道:“据我看,阿劳是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的钢琴天才。”
1914年,年仅11岁的阿劳在欧洲音乐重镇柏林举办首场演奏会,并攻克了李斯特全部12首超技练习曲和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变奏曲,前者是公认音乐史上最难演奏的钢琴作品之一;紧接着,他在12岁与著名指挥家尼基什及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时名声大噪。可惜的是,在阿劳风华正茂地开启个人钢琴演奏生涯之际,他的恩师克劳泽于1918年去世,是年阿劳只有15岁。此后,阿劳再也找不到如克劳泽这般对作品研究精深、音乐演奏艺术精湛,同时又能在文化艺术领域乃至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给予指导的大师级导师,他只能顶着神童和天才的光环独自在异域他乡摸索前行,一个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和遭遇的种种艰难困苦将等待着他去攻克与征服。历史上,无数的神童和天才在这一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断送了自己的事业,目光如炬的少年阿劳就像寻找灵魂的尤利西斯,毅然决然地朝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进发,去寻觅音乐艺术的终极奥义,并最终从一名钢琴神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恩师克劳泽的死对于阿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晚年接受访谈时,阿劳感慨地说道:“我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我觉得自己被遗弃,不能再继续弹琴了。”同时,他还需要跟家中的女士们斗争,长辈们都觉得一个15岁的少年不可能自学成才,让他去跟施纳贝尔或者其他什么人继续学习,但阿劳全部拒绝了。他要把克劳泽给予他的一切慢慢消化,以便日后更好地自学。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克劳泽的死不仅让阿劳在心理上濒于绝望,也让他蒸蒸日上的演奏事业陷入停滞——之前大部分的演出都是克劳泽通过他的关系安排的,此后德国市场对阿劳关上了大门,只有一些小国家如挪威、芬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请他去演出,但收入很少。在掌声和鲜花中长大的钢琴神童开始品尝到生活的艰辛,这是上苍给予阿劳的伟大一课——只有迈过这个坎,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就像拉赫玛尼诺夫在精神崩溃之际接受了心理治疗师尼古拉达尔的暗示疗法后实现凤凰涅槃一般,阿劳在21岁的人生低谷期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心理分析医生胡伯特亚伯拉罕松。和热爱音乐的达尔如出一辙,亚伯拉罕松同样对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他深知阿劳的音乐天才,自始至终没有收取过一分钱,而是像他的恩师克劳泽一样,他要阿劳“成为他病例的杰作”。其中,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焦虑成了阿劳事业转折点的关键,亚伯拉罕松让他慢慢地领悟到,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处不在的,要在一个几千人的场子中从容不迫地演奏,就必须学会与焦虑共处。就像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从一个巨大的焦虑开始,最后走向圆满的高潮,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须给焦虑以出路。渐渐地,焦虑不再是阿劳演奏中的障碍,而成为其创作过程的一部分。
在亚伯拉罕松持续不断地帮助下,阿劳终于从神童阶段脱颖而出。有一个指标说明他日臻成熟,那就是社交。到1930年代,这个不解世故的“局外人”开始沉溺于柏林的夜生活,好奇而不倦地一一品尝。就这样,曾经的钢琴神童再度起飞了。1935年,阿劳在柏林举办了12场音乐会演奏巴赫的全套键盘作品,取得极大成功。之后第二年,他又举办了莫扎特的全套钢琴作品音乐会,紧随其后的还有舒伯特和韦伯的作品系列音乐会。1938年,阿劳在墨西哥城举办了贝多芬全套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的系列音乐会,这是他第一次全身投入地把自己与贝多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阿劳的贝多芬”将逐渐成为现代钢琴艺术中的一个专有名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北美、南美等地的频繁演出让阿劳逐渐享誉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了智利的民族英雄。1940年,圣地亚哥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1944年,在全国广播的庆祝仪式上,智利政府授予阿劳一枚金质奖章,“表彰他为国争光”。1959年,他出生的那条街也改用他的名字。当然,这种外在的荣誉是与他自身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断精进相辅相成的,当你看到《阿劳谈艺录》中他对于钢琴艺术洞若观火般的妙语连珠时,真的能从中捕捉到马丁克劳泽的影子:
当你弹连奏八度时,你不仅把外声部的音连接起来,内声部的音也用大拇指匍匐爬行而连接起来。……
你刚才提到的贝多芬G大调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个很好的例子。即使在左手的琶音中,你也必须弹出意义和氛围来。……
在我看来,(贝多芬《葬礼进行奏鸣曲》Op.26)整个末乐章的思想是das Keimen der jungen Natur(大自然新生的萌芽)——死后,生命之流重新开始。因此,速度应尽可能地慢。这样,葬礼进行曲和末乐章之间的关系才有意义。
在这趟寻找灵魂的漫长旅程中,阿劳逐渐与贝多芬从相知到相契再到相映。两次世界大展期间,他分别在墨西哥城和南美洲举办过全套贝多芬奏鸣曲独奏会。1952年,他又在英国广播电台演出全套贝多芬奏鸣曲,接着就是在纽约市政厅举行的全套奏鸣曲独奏会(1953-1954),以及50年代为EMI公司灌录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50年代后期以及整个60年代,阿劳与贝多芬越来越难以分开——每次演出的节目单上至少有两首贝多芬的奏鸣曲。所有这一切,都为他晚年攀登贝多芬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这座人类音乐高峰作了最坚实的铺垫。与那些早年风光而晚景萧瑟的艺术家截然相反,晚年阿劳越来越臻于“人书俱老”的化境,钢琴艺术的“阿劳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李斯特的徒孙,早年的阿劳享有炫技大师(virtuoso)的称号,演奏速度偏快,而且技巧凌厉,但中年以后他演奏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深思熟虑,气势宽宏,充满气魄。许多评论家感觉在他最亲近的母亲去世之后,阿劳的整个风格变得内省而且更加个人化,在阿劳的唱片录音中可以见证他风格的转变。令人惊讶的是,晚年的阿劳并没有因为身体的衰老而减少工作量。相反,仿佛上苍冥冥之中指引他完成音乐的使命一般,此时的他完全沉浸在思考、演奏和音乐事业中,他向着钢琴艺术的极境不断进发。在阿劳迈入八十岁之际,他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在1982-1983年的音乐季中,国际上大部分的媒体把这称作“阿劳的年代”,以示对他的敬重与荣耀。
作为20世纪超级大师中演奏范围最广的一位,阿劳很好地把接受的德奥教育和拉丁元素结合在一起,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在迈向他光辉晚境的征途上,阿劳一直在有意识地向内汇聚和浓缩,他似乎慢慢领悟了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50年代时,他的节目单上还有阿尔贝尼兹、巴托克、德彪西、福雷、格拉纳多斯、普朗克和拉威尔等人的小品,到60和70年代,这些小品都不见了,或者说浓缩为完整版的《夜之幽灵》、德彪西的前奏曲集或肖邦的全套前奏曲。最后,他的核心曲目凝聚到一个无比坚实的中心周围: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和协奏曲、舒曼的大套曲、肖邦的协奏曲和富于英雄气概的独奏曲、李斯特的炫技作品以及舒伯特的晚期奏鸣曲。在阿劳看来,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在某些时候需要用粗糙而生硬的声音,肖邦和舒伯特绝不是沙龙音乐家,前者具有深刻的阳刚之美(而非人们通常印象中病恹恹的状态),后者的晚期作品中表现出对人性无比深刻的理解,李斯特因其炫技的特点被人为地庸俗化,其实只有具备真正的创造性想象力,才能把他弹活。
幸运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晚年的艺术结晶都凝聚在Philips公司发行的一系列唱片中。60年代初,阿劳与荷兰唱片巨人Philips的签约标志着他音乐生涯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晚年的阿劳得以重新录制了他早期的大部分材料,几乎都是以更好的演绎来录制音乐,Philips的钢琴录音技术同样无与伦比。在此期间,他录制了全套的贝多芬奏鸣曲和协奏曲、大量的舒曼和肖邦系列,以及莫扎特的作品,还有舒曼、格里格和柴可夫斯基的一流协奏曲。如今,大部分古典乐迷都对这些唱片了然于心,对于维也纳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巅峰时期的曲目,阿劳的名字几乎总是与他们联系在一起,其中他演绎的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全集》、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和《超技练习曲》以及肖邦《夜曲全集》等,早已是全世界乐迷心中至高无上的经典。追根溯源,阿劳的伟大源于他在克劳泽和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上的一脉相承,并且通过继承三代人直接追溯到贝多芬本人的演奏风格。就像他在其贝多芬奏鸣曲全集的盒装版随附的一篇富有启发性的短文中所说的那样:“对我来说,贝多芬总是代表着人的战斗精神。他的不懈奋斗是对胜利复兴和精神重生的总结,以一种与时代休戚相关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和当代青年人。”
令人遗憾的是,阿劳的巴赫一直以来被人低估乃至忽视。其实,阿劳是钢琴演奏全套巴赫键盘作品的先锋人物,并在上世纪30年代引发轰动。但是,后来他主动放弃了用现代钢琴演奏巴赫的作品,这一决定源于对大键琴演奏家旺达兰多夫斯卡的致敬和礼让。1942年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本是阿劳的一大杰作,但为了给兰多夫斯卡的唱片让路(当时她一度陷入经济拮据的窘境),阿劳提出了推迟发行的想法,这张唱片最终迟至1988年由RCA公司发行。让人欣慰的是,进入暮年的阿劳重新涌起了用钢琴演奏巴赫作品的热情,就像晚年贝多芬对巴赫音乐的不断回溯和致敬。1991年,阿劳在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录音期间因突发急性肠梗阻逝世,当时他正在录制巴赫的键盘作品全集。所幸的是,他在临终前留下了四组《帕蒂塔》录音,连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演录的贝多芬、舒伯特和德彪西,由Philips公司以一套五张限量版“最后的录音”(The Final Sessions)发行,成为这位李斯特的最后传人留给这个世界的珍贵绝响。
2018年FINA游泳世界杯多哈站第二个比赛日中,舍斯特伦、皮耶罗尼分别刷新女子50米蝶泳和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杯纪录;中国队收获4枚铜牌。
在上周的喀山分站赛中,舍斯特伦曾打破女子50米蝶泳世界杯纪录。但只过了6天时间,她便又一次提高了自己的成绩,纪录从25秒39、提高至25秒22。
她表示:我比几天前在喀山更快了,非常高兴能创下新的世界杯纪录。毕竟我一直希望能够看到进步。”除此之外,当天她还收获了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金牌。
多哈站的第二个赛会纪录,由里约奥运会百自接力金牌得主——来自美国的皮耶罗尼刷新,他在男子100自由泳的成绩为48秒11,原纪录是2015年勒克洛斯创下的48秒16。皮耶罗尼说道:“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有机会突破,但也不是很确定。感觉棒极了。”
此外,中国队的小将们一晚上收获了4枚铜牌:分别是张思诗在女子100米蛙泳、林哲其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吴宇航在男子200米蝶泳、和林哲其/吴宇航/李欣瑜/张思诗在男女混合4×100米自由泳接力排名第三。
铁娘子霍斯祖依旧赢得多枚奖牌:包括200米自由泳铜牌、100米仰泳金牌、400米混合泳金牌、百自混接银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意大利新概念派艺术家毛里齐奥·卡泰兰的作品一向以“惊世骇俗”著称。近日,他的最新作品开始在米兰一个热闹的广场上展出。可这回,由于新作品过于标新立异,除了恐惧的感觉外,许多公众根本无法从中体会到艺术家的“良苦用心”。有市民干脆在展出后便将展品毁坏,以泄心头之恨。
本月5日,意大利米兰市中心一棵最古老的橡树上突然出现了3个被吊着的男童。这3个“孩子”都在6岁左右,身着T恤衫、套头毛衣和牛仔裤。光着的脚上满是污垢。他们面无表情地盯着从树下经过的路人(左图)。许多不知内情的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无一不被吓得够呛。但实际上,这是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泰兰在展示他的最新雕塑作品。
这3个真人大小的男童雕塑由树脂和蜡做成,是卡泰兰为参加10月份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双年展而准备的新作。由于这件作品过于“新颖”和逼真,立刻在米兰掀起了一阵波澜,成为意大利国内主要媒体的头条新闻。卡泰兰本人在接受《共和报》的采访时称,这些“孩子”在他眼中几乎“就像天使一般”,他之所以创作这件作品是为了警示人们关注“孩童和暴力”。
但许多米兰市民却纷纷表示对卡泰兰的大作实在不敢恭维,除了恐怖之外,他们已经无暇顾及艺术家的用心了。路经此处的亚历山德拉·皮耶罗尼说:“即使他的动机不错,但也让我感到害怕。特别是对孩子和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就更吓人了。”卡泰兰的作品还惹火了不少米兰市民。就在作品展出仅仅一天后,当地时间6日夜里,一位中年米兰市民干脆亲自爬上树,砍断了悬挂男童雕塑的绳子,两座应声掉下的雕塑受到了严重损坏,“手脚”均被“摔断”。而这位勇敢的市民自己也从离地5米高的树枝上失足跌落,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毁坏雕塑事件发生后,资助卡泰兰创作的尼古拉·特鲁萨尔迪基金会7日宣布,虽然事先已经预料到该作品一定会引起人们的争议,但没想到会有毁坏的情况发生。该基金会决定将原定于6月6日结束的展览立即结束,只等10月份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双年展。
毛里齐奥·卡泰兰的作品总是能引发不少争论。2001年的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卡泰兰的作品“第九小时”展示的是被流星击中的教皇保罗二世。结果当这一作品在波兰首都华沙展出时,引起了部分民众的愤怒,一些波兰议会的议员们甚至要毁掉这座雕塑。后来这件作品以将近89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出售。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德国一家博物馆展出的名为“他”的卡泰兰作品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这座雕塑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纳粹头子希特勒。雕像呈现的希特勒穿着朴素,双手重叠在一起,跪在一间空房里,一脸悲伤之色。由于纳粹的统治在德国历史上无异于一场灾难,希特勒也因此成了德国艺术的一个禁忌——他的形象只在纪录片中才会出现。而卡泰兰的“他”打破了这一禁忌。
直播吧2月12日讯 今日《都灵体育报》头版聚焦了尤文图斯接下来可能的高层人员变动,基耶利尼和皮耶罗两任队长都可能回到高层任职。
–尤文图斯考虑请回两位标志性人物:基耶利尼和皮耶罗。二人可能回到尤文高层任体育总监等职务,目前具体职务还未确定,普拉蒂尼也可能回到尤文任职。
–尤文本轮将对阵佛罗伦萨,阿莱格里将尝试使用小基耶萨、弗拉霍维奇和迪马利亚的三叉戟组合。
–安切洛蒂拿到执教生涯第24座冠军奖杯,他一直都在前进,现在他带领皇马赢得了世俱杯冠军。
–孔蒂的热刺大比分输给莱斯特城,现在他们要好好考虑如何在欧冠中面对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