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小镇风情之森美兰州波德申篇

波德申(Port Dickson),当地人简称之为“PD”。波德申位于马来西亚半岛中南部,是森美兰州(Negeri Sembilan)的一个海滨度假小镇。波德申距离吉隆坡约90公里,从吉隆坡出发的线分钟左右的车程。因此,波德申是马来西亚,尤其是雪隆地区、森美兰以及马六甲地区深受欢迎、著名的海滨浴场。

波德申是森美兰州唯一的海滩,过去,这个小镇主要生产木炭,但后来在英殖民时期被英国人开发为一个小港口。波德申也被称为“Tanjung”(在马来语中,它的意思是“海角”)。在海岸公路的第一英里处——Jalan Pantai也有一个碳矿,因此它也被另称为——“Arang”,在马来语是木炭的意思。

19世纪20年代,波德申区内的芦骨(Lukut)地区锡矿产量丰富,吸引了大批中国矿工移民至此。关于波德申地名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英国人认为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成港口的潜力,由于当时负责这个小镇的军官名叫迪克森,从此小镇就被命名为迪克森港(Port Dickson)。另一些人则声称,是约翰·弗雷德里克·迪克森爵士(Sir John Frederick Dickson)于1889年建立波德申港口和Pulau Arang。

当时,这里曾是出口该州开采的锡矿的重要港口,后来随着锡矿业的没落,曾经繁华的波德申港口也因而衰落了。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波德申摇身一变成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除了海滨浴场,波德申有一座火力发电厂及两座炼油厂,更有马来西亚全国最大的热电站,是马来西亚半岛的燃料、化工与动力基地,所以这座小镇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到这几个大工厂工作。

波德申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长达18公里的海岸线。从波德申小镇向两边延伸的海岸线上,有许多海滩,其中最受欢迎的海滩是蓝珊瑚湾(Blue Lagoon)、Tanjung Gemok以及Tanjung Tuan。

在波德申海滩,随处可见到木麻黄树。此外,来到这里游客也有机会体验各种水上运动,游客可以选择乘帆船出海、划独木舟、滑浪、滑水橇、玩沙滩排球和沙滩足球等。

每年的8月份是波德申最热闹的时候,这里会举行盛大的“波德申嘉年华会”。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嘉年华会里,会举办水上运动表演或比赛以及举行文化表演等等,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来参观。每逢节假日、学校假期波德申是吉隆坡、周边地区以及新加坡的游客休闲和玩乐的好去处。

波德申是马来西亚的陆军基地,这里除了是陆军培训中心及多个军营的所在地之外,更是马来西亚唯一的陆军博物馆的所在地。

陆军博物馆的展厅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主要展示马来半岛的军事历史;另一部分则展示了老旧的军事装备,包括直升机和装甲车。军事历史的展品从欧洲人第一次入侵马来西亚开始到现在马来西亚军事的发展史。这里也重现了当年游击队在马来半岛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隧道。

对军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来参观军用吉普车、直升机、火车、装甲车、坦克车、炮台以及各式各样的战争配备等。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展厅里的解说主要以英语为主,但是仍有小部分的解说使用马来语。

如果想走一趟回到19世纪的文化之旅,可从芦骨古堡和博物馆开始。这座建于马来半岛锡矿开采全盛时期的古堡,会让游客重新认识马来西亚历史的点点滴滴。

芦骨古堡和博物馆是波德申的一处历史遗迹。这座建于一座小山上的堡垒最早由一位武吉士战士(Bugis)——Raja Jumaat于1847年建造,用来监视当地的锡矿贸易活动,后来由他的儿子Raja Bot继承。

虽然,这座城堡只剩下一些残破的墙壁和石头外,但后来经过当地政府的改造后,这里已变成了博物馆和历史主题的休闲公园。博物馆收藏了古堡的一些文物,展示了芦骨地区采矿时代的历史文物和照片。

蓝珊瑚湾,也被称为“Tanjung Biru”,是波德申最受欢迎的海滩之一。蓝珊瑚湾是个很小但非常漂亮的海滩,相比波德申的其它海滩,蓝珊瑚湾的位置相对隐蔽,位于波德申以南约17公里,因此游客也较少。这座沙滩虽然僻静,但清澈的,湛蓝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使它深受欢迎。

据说,早期的蓝珊瑚湾有蓝色微生物,每当海浪冲上岸,退潮的时候可以看到由蓝色微生物所发出的一闪一闪晶莹的蓝光,因而享有“蓝珊瑚湾”这美丽的名字。

蓝珊瑚湾的海水平静而浅,适合于不会游泳或家庭在此游玩。这里的公共设施完善,有路边小摊、美食中心、休息的亭子和公共厕所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地呆上一整天。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一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出现在沙滩的周边,如:松鼠和猴子。

波德申鸵鸟园是个有趣的地方,适合小朋友玩乐的好去处。鸵鸟是这里最吸引人的动物,有些鸵鸟非常大,它们体积有3米高,体重则有150公斤不等。

游客可以有机会和鸵鸟近距离接触,甚至可以喂养它们和抚摸它们。除了鸵鸟,院内还有许多其它动物如:兔子、豚鼠、孔雀、火鸡、鸡、山羊、驴、骆驼、马等等。

丹绒端拉查多海角得名于葡萄牙语中的Broken Cape。葡萄牙征服马六甲后,于1528年,葡萄牙在马六甲的山顶建造了一座灯塔,用来引导友军船只到港口,并监视敌舰。

这座被称为马来西亚最古老的灯塔至今仍矗立在这里,它坐落于森美兰州与马六甲州的边界——亚罗牙也县(Alor Gajah),因此灯塔隶属于马六甲政府管辖。

想要看看这座位于山上的灯塔,必须徒步15-20分钟的曲折柏油山路,才能抵达。从山顶上,游客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马六甲海峡,还有山底下郁郁葱葱的森林风光和沿着海岸露出的壮丽花岗岩。当天气特别晴朗的时候,甚至可以瞥见邻近的苏门答腊岛的轮廓。

探访森美兰州华人文史馆:让华人先辈历史“鲜活”起来

中新社马来西亚芙蓉5月7日电 题:探访森美兰州华人文史馆:让华人先辈历史“鲜活”起来

位于芙蓉的森美兰州华人文史馆内,当地文史工作者杨两兴正在为一块老招牌制作拓片。他先是细心观察招牌,甚而不时俯身将眼睛“贴”到了招牌上。胸有成竹后,杨两兴方为招牌覆盖上白色宣纸,再用带墨均匀的扑子轻轻敲击。这道工序讲究的是“宁轻勿重”,相当讲究耐心。随着杨两兴和助手反复敲击,拓片也渐渐成形。

“这招牌可不一般。”华人文史馆馆长,著有《寻根》《森美兰州华人史话》等著作的陈嵩杰告诉记者,这块“延寿药房”招牌,可是森美兰州最老的中药局招牌,至少已有百多年历史。他说,延寿药房陪伴着好几代来森美兰打拼的华人延续经营至今。华人文史馆在其后代经营者支持下,要将这块招牌拓片并复制,陈列于馆中,“展现先辈走过的一段路”,为华人在森美兰州生活、开拓史,增添一份历史的见证。

这也是陈嵩杰在森美兰中华大会堂支持下,带领工作团队,于森美兰州首府芙蓉创建该州首个华人历史博物馆的“初心”。文史馆被称为森美兰州华堂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文化工程”。

早在十九世纪,森美兰还处于尚未大规模开发状态时,华人先辈就已来到这里打拼。进入文史馆,首先展示的便是华人在森美兰支柱产业——锡矿、橡胶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陈嵩杰告诉记者,文史馆收集到的马六甲三多庙碑文拓片上,就记录着森美兰早期领导采矿的华社领袖盛利明捐款16元,这在当时可称相当不菲的捐赠,“诠释了盛利明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反映了当时森美兰矿业的发展”。

陈嵩杰研究,为吉隆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叶亚来,早期正是在森美兰效力于盛利明,“在芙蓉经历磨练,对日后叶亚来在吉隆坡开创江山有很大助益”。

陈嵩杰说,为了筹建文史馆,他和工作团队走遍森州各地,拍照、拓文,收集各地的文史资料线索。而且,文史馆不仅仅是要简单收集资料,还要针对现有资料进行研究,从中发掘其历史价值,“我们有的研究工作也积极和中国学者进行交流,得到他们协助”。

在陈嵩杰看来,文史馆要着重“吸引更年轻一代”,所以要“突破传统壁纸板展览的框架”,在策展上展现巧思。

自幼年时代就生活在芙蓉的陈嵩杰,至今还记得数十年前戏院、电影院遍布芙蓉的盛况。尤其是著名的金城戏院,其“前世今生”曾是几代芙蓉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寄托;见证过当年抗日文艺演出筹款的盛况。随着时代变迁,戏院已经倒闭。陈嵩杰和他的团队搜集几张戏院中的老座椅,将其电影放映厅复原在文史馆中。观者漫步至此,可以静静就坐于老座椅中,看着屏幕上投映出的珍贵历史画面,仿佛走入先辈的生活中。

文史馆的筹建期有逾半左右时间在新冠疫情期间。陈嵩杰告诉记者,2020年3月以来,由于疫情反复,疫情管制措施时松时紧,当社交限制较严格的时候,工作团队成员们就“沉在”家中“挖”资料;每当疫情缓和,开放社交限制时,工作团队就抓紧时间来开会和布展,“常常一开就是一整天”。

陈嵩杰说,像“延寿药房”这样的亟待保存的文物还有不少,如果不及时抢救搜集整理,也许越来越多华人先辈的文物会消失。“文史馆虽然顺利运行了,但搜集抢救华人先辈历史的脚步不能放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