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兹创始人卸任 大师展负责人将执掌三艺博会

11年前,Matthew Slotover和Amanda Sharp在伦敦创办了第一届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如今,弗里兹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而他们二人也将正式卸任,为了可以更加“专注地开放全新的艺术项目”。

接棒弗里兹艺博会负责人工作的则是Victoria Siddall,她现在担任2012年开始的弗里兹大师展总监。2015年,Siddall将成为伦敦弗里兹及纽约弗里兹的总负责人,同时将有两位艺术总监全力辅佐她,分别是伦敦的Joanna Stella-Sawicka和纽约目前的负责人,名字还不得而知。

在日前发布的声明中,弗里兹创始人Slotover和Sharp表示:“对于现在的三场弗里兹艺博会(弗里兹伦敦、弗里兹纽约以及弗里兹大师展),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因为这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深入艺术领域的重要平台。在领导弗里兹大师展的工作中,Victoria表现的非常优秀,在与她共事的10多年实践里,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她对于每一个艺博会定位的准确理解,并能够使这三个重要艺博会逐渐成为参观者体验感好、参展者喜欢的艺术盛事。”

在声明中,新任弗里兹负责人Victoria表示:“从2004年到2010年,我始终在与当代艺术博览会打交道,能够专注于弗里兹伦敦、弗里兹纽约和弗里兹大师展,我感到非常荣幸。”

Sharp和Slotover执掌的最后一届弗里兹伦敦艺博会将于10月15日到19日在摄政公园举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古驰与Frieze大师展合作 赞助艺博会及对线年首届弗里兹(Frieze)艺术家奖申报开始

2013 Frieze艺博会 Frieze Masters即将开幕

展望2023|不确定性的艺术市场走向何方?

艺术市场是复杂的,所决定它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包括文化和社会变化伴生出审美趣味的变化。《阿波罗杂志》艺术市场评论人简·莫里斯(Jane Morris)从经济、艺术、技术等多个角度分析2023年的艺术市场。然而,所有对于市场的预测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或许,待走过2023才可见出分晓。

2022年的艺术市场以创纪录的高位收官。虽然许多人看跌,但11月在纽约秋拍总额达到32亿美元,2022年最后一个大型艺术博览会“迈阿密海滩艺术展”依旧大卖。11月底,国际金融协会(IIF)预测,因为“俄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的全球经济将与2009年一样疲软。 国际金融协会预测英国和欧元区经济将陷入衰退,美国将陷入停滞,但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却持乐观态度,前提是走出疫情。

经济低迷时期,艺术品的销售额会随之下降。根据《艺术经济》(Arts Economics)的数据所示,全球经济衰退中的1991年和2009年,其艺术品的交易量分别较上年下降了64%和36%。这个数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因为美国在当时几乎占据了艺术市场的一半份额。

现在看来,艺术市场很可能会在2023年收缩,但不会达到1991年和2009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富豪,可能会保护高端艺术品市场,以保证自己所持有的艺术品的价值。

NSC是2013年在越南河内成立的独立艺术家团体,它始于一群朋友建立的公共空间。《Tuần Mami:越南移民花园》(2022)是将艺术作品视为环境、平台或者情形的“行为装置”。卡塞尔文献展作品。

在2022年,博物馆展览和双年展中的作品与市场上销售作品之间的鸿沟似乎很大。这一鸿沟将在2023年收窄。

去年夏天,威尼斯双年展的主要展览被几乎被遗忘的女性艺术家的超现实主义、局外人和科技作品所主导。尤其是罗马尼亚女性艺术家阿狄娜·潘提琳(Adina Pintilie)和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的影像作品在所在国家馆的表现令人关注。卡塞尔文献展似乎离开艺术市场更远,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策展小组ruangrupa展出了50多个非西方集体的艺术作品和工作坊方案。与之相对的是今年6月,拍卖和艺术博览会上的大新闻是一批“潮流艺术家”的崛起,他们大多是浮华的年轻画家,几乎没有美术馆的展出记录,但价格却高得惊人。

这种情况似乎即将改变。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策展人将继续他们“政治正确”的议程、对女性、有色裔艺术家的作品将持续在展厅亮相。但2023年的展览日程主要是20世纪伟大艺术家的重量级展览——与劳森伯格齐名的美国画家、雕塑家塞·汤伯利(Twombly)的大型展览将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举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带来欧姬芙的展览。奥地利维也纳将举办克里姆特大展,芝加哥艺术学院将有梵高大展,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将展出迭戈·里维拉、马蒂斯大展将在东京都美术馆举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将巡展菲利普·加斯顿……其中最大型的活动为纪念毕加索逝世50周年38家博物馆将陆续举办42场展览,目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立体主义和错视画传统”就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NFT几近崩溃、新兴流派(如现代和当代非洲艺术)正在降温。11月纽约秋拍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艺术家都是典型的已故白人男性。市场总是清醒的,虽然有些人可能斥之为“保守主义”冒头。

谈及环境问题,艺术界很大程度上落于潮流之后,认为与石油、农业、时尚产业等产生庞大污染的行业相比,艺术只是小菜一碟。但目前态度已经在改变,虽然尚不清楚会否在2023年转化为行动。

自从气候问题抗议者意识到博物馆名作的非凡关注度将展厅变为其发声的舞台,博物馆就一直处于环境问题抗议的前沿,这也促使博物馆与英国石油公司等赞助协议的终止。

在2021年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以后,艺术行业争先恐后地加入画廊气候联盟。目前已有超过600家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行作为成员,其中包括佳士得、苏富比、巴塞尔艺术展和高古轩等,按成员签署的协议,到2030年碳排放量将减少至少50%。

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是对商务旅行的依赖,以及向世界各地的博览会、拍卖、展览、双年展和藏家运送作品的。虽然尚不清楚协议的落实,但目前全球博览会出人意料地反弹至330个左右,艺术博览会已经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不少艺术机构在其最近的文化产业报告中表示,“高端艺术市场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苏富比在香港举办首场拍卖至今已有50年,自那时起,香港的定位是发展成为与伦敦和纽约齐名的三大国际艺术市场中心之一。

但或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香港现当代拍卖额明显下滑。3月举行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将比2019年缩水三成。艺术市场开始在亚洲其他地方布局,新加坡、首尔、东京相继举办艺术周,引入弗里兹等艺术博览会。

尽管加密货币在2022年,但人们对区块链的兴趣却依旧。尤其在疫情暴发后,一系列艺术和科技项目已经启动,预计2023年还会有更多。

大多数人分为两大阵营。2022年底试运行的“Minteed”从法国最大家电零售商Fnac获得了300万欧元资金支持。Minteed帮助艺术家“铸造”数字艺术品,并设想了一个低于大众艺术品市场的销售价格,并将它们呈现在虚拟画廊中供收藏家观看。

Arcual属于另一个阵营,主要为现有市场的服务提供商。Arcual于2022年秋季又巴塞尔艺术展的母公司MCH集团、瑞士藏家玛雅·霍夫曼(Maja Hoffmann)的LUMA基金会和BCG Digital Ventures(波士顿数字化风险投资公司)资助推出。与其他公司相似,它使用区块链来注册、验证和追踪艺术品的来源。Arcual还可以在其适用地区转售艺术家的NFT作品。

这些企业都发现了市场中潜在的空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艺术生离开艺术学校,他们一时无法找到画廊代理。同时潜在的大量买家想要一件原创艺术品,但无法负担至少1万美元的“入门价”。事情看似一拍即合,但真正建立信任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的投入。

艺术播报|2023年洛杉矶弗里兹公布行程、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再定档、皮力将履新香港大馆事务主管……

本周先是被期待的北京秋拍持续延期,再来被陆续传出的悲伤消息刷屏。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和武汉两地将要启幕的大型艺术活动都发布了新动态。新旧交替之时,南北两地遥相呼应,希望能带给过于安静的当下多一些鲜活。新的展览计划接连公布、新的人事任免、新的奖项产生,都是我们对生活、对行业的持续不变的信心。

海外方面,2023洛杉矶弗里兹公布行程和参展画廊名单,明年还将扩大展出面积。

12月25日晚,中国嘉德2022秋季拍卖会第二阶段拍卖开启,首日将有五个专场举槌,古典家具及工艺品、紫砂、威士忌联袂登场。全部专场开放同步拍卖服务。中国嘉德也是北京秋拍季首个举槌的大拍行。

两度宣布延期之后,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主办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再次定档。此次双年展的展期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3月12日,其中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主展场的开幕时间为2022年12月30日;友谊艺术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分展场开幕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分展场开幕时间为2023年1月13日。

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七大展览将在三个展区相继开启。其中,“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无尽的交谈”“可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三个主展单元将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进行展出;友谊艺术社区邀请3位策展人联合近百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呈现“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英姿”三个主展览单元;在分会场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展览“蓝图北京”将从从文化艺术的角度,诠释北京这座城市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历时性发展和展望。

12月23日,武汉双年展公布入选2022武汉双年展平行展的九家艺术机构名单,分别为汤湖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芷美空间、东湖杉美术馆、近觉空间、剩余空间、美莲社艺术空间、佑品空间。同时公布的还有平行展览名单,包括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学院新创一超模型·湖北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五人展”、美术文献艺术的“郑达·副感知”、芷美空间的“‘美食剧场’——邂逅”等。届时,平行展与双年展三馆主展览将同步开展。

2022武汉双年展平行展参与机构采取“自愿报名、专家筛选”的原则,从武汉乃至全省的艺术机构中采集参与意向及展览项目,前期有三十余个艺术机构参与报名。

近日,第33届香港印制大奖名单揭晓。本届香港印制大奖共设13个组别,分为28个项目,经过重重角逐,专业评委从策划、色彩、色调、分色、套印、拼版及装订、材料及印刷等角度,甄选出综合表现突出的作品,代表了大湾区乃至亚太地区年度最佳印品的最高水准。其中,雅昌送选的作品中,共有11种图书夺得15个奖项,分别是1项全场大奖、1项最佳印制书籍奖、1项匠心大奖、3项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4项优异奖。

香港印制大奖旨在评选香港及大湾区印刷、设计、出版及相关行业制作优良并富竞争能力的印刷品,同时向其他行业以及海外展示香港及大湾区优质的设计、出版及印制服务。自2000年参加比赛以来,雅昌精益求精、拼搏奋进,共斩获230项香港印制大奖。

12月23日,弗里兹发布2023年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Los Angeles 2023)参展画廊及展会计划。2023洛杉矶弗里兹将于2月16日至19日举行,将汇聚来自全球22个国家的120多家画廊参展。这是该展会首次在圣莫尼卡机场举办,将在机场的多个地点举行。在弗里兹美洲区总监Christine Messineo的带领下,明年的洛杉矶弗里兹场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

在洛杉矶弗里兹开展的一周前,弗里兹线上展厅(Frieze Viewing Room)将于2月9日对受邀VIP率先开放,后对公众开放直至2月20日。

12月22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宣布,2023年将于UCCA北京、上海UCCA Edge和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为公众呈现包括为场馆特别策划,以及馆际间巡展在内的共计9场展览。

北京UCCA首先将呈现“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随后迎来大家期待已久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和先于上海UCCA Edge展出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然后还将呈现聚焦照片投影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群展“幻/灯”,以及20世纪著名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中国首个重要个展。

上海UCCA Edge则以群展“不安的绘画”拉开新一年的序幕,对信息时代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绘画实践进行审视,之后呈现“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以及从北京巡展至上海的“马蒂斯的马蒂斯”。

在渤海之滨,UCCA沙丘美术馆将一如既往关注新兴艺术家的创作,特别推出“心灵优化: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双个展”,以及莫妮拉·阿尔·卡迪里和王凝慧两位艺术家的个展。

近日,在意大利举行的第22届那不勒斯文化经典奖颁奖典礼上,艺术家、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被授予2022年那不勒斯经典文化奖。颁奖词中表示,通过王绍强教授丰富的艺术作品,在国际设计领域,在品牌、传播以及文化趋势等方面的广泛影响,以及通过他在广东美术馆的艺术管理工作及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授予该奖项。王绍强作为中国唯一获奖者通过网络联线远程出席。

意大利那不勒斯文化经典世界奖(INCC)由来自全球的文化从业者共同发起,自2000年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22届。该奖项献给这一年中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因其创造力和个人能力脱颖而出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奖项之一。

香港文化艺术机构大馆(Tai Kwun)宣布,将委任皮力于2023年2月13日起出任艺术事务主管一职,而自2015年以来一直负责监督大馆当代艺术项目的托比亚斯·伯格(Tobias Berger),则将以顾问身份留任特约策展人至2024年。皮力自2012年起任M+视觉文化博物馆希克资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务主管。

大馆是香港一个集古迹及艺术馆于一身的建筑群,是香港最重要的历史古迹活化计划之一。大馆自2018 年 5 月起对外开放,以非牟利模式营运。活化后的大馆更提供了一个艺术活动平台,全年带来各式各样的当代艺术展览,以及涵盖不同形式与范畴的表演艺术节目。2019年,大馆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项。

12月21日,张子康首个香港水墨个展“之间”在香港红磡漆咸道北270-274号结好中心开幕。此次策展分为《镜墨》《醉墨》《顽墨》三个系列,展示了张子康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的风格嬗变。张子康的作品大多数以自然和生命为题,于细微之处表达富有层次感的艺术灵魂,他的艺术不局限于呈现自然的表象,而是在勾勒生命的脉络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此次展览由经艺联主办。经艺联主席黄经国博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张子康对艺术理念的融合与艺术实践的创新游刃有余,通过大量观察、鉴赏和汲取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的所思所感,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独特审美意识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将中国水墨写意与西方色彩构造相融合。策展人谢绮红女士以及艺术家张子康未能亲临现场,特意录制了视频与现场观众致意。

2022年12月18日消息,资深策展人、亨嘉堂主理人、今日美术馆《东方艺术·国画》杂志主编杨建国逝世。作为当代水墨的重要推手之一,杨建国推出、推介了一批实力派的中青年艺术家。

2022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吴冠英教授逝世,享年67岁。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主创,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吉祥物“福牛乐乐”设计者等等。曾参与过多套生肖邮票、生肖金银币设计,是拜年系列邮票设计者,是设计最多的非邮政在编设计师之一。

2022年12月23日凌晨,书法家刘文华先生因肺癌晚期和新冠肺炎逝世,享年67岁。

2022年12月24日清晨,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油画家汤小铭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83岁。汤小铭从艺近60年,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主题性油画肖像创作”路径,其代表作品有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让智慧发光》《满腔热忱》,连环画《无产阶级的歌》《复仇》(后两部与陈衍宁合作)等。

展览看点:本季《同构》展延续首届展览特色,以当代艺术为切入点,去启发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唤起好奇的、丰富的哲理和情感的内在联系。清华大学研究员、知名艺术家姚建伟担任本季展览策展人,知名艺术评论家、“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担任展览学术顾问,知名策展人黄笃担任展览学术主持。本季展览共邀请了近百位国内知名艺术家参展。

展览看点:本次展览选择的作品是维利·罗尼晚年间亲自制作的“摄影艺术最高表达” 六册同一系列摄影集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每件作品都伴随着维利·罗尼自己的注释。

卡门·埃雷拉(1915-2022)弗里兹开幕前夕众多纽约画廊在洛杉矶开设空间|ARTFORUM新闻

原标题:卡门·埃雷拉(1915-2022)弗里兹开幕前夕众多纽约画廊在洛杉矶开设空间|ARTFORUM新闻

乌干达性别、劳动和社会发展部宣布了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展馆详细信息,乌干达将与喀麦隆、、尼泊尔和阿曼一起首次亮相。出生于坦桑尼亚的沙欣·梅拉利(Shaheen Merali)将担任策展人,展览主题为“光芒——他们在时间中梦想”(Radiance – They Dream in Time)。展览将展示阿卡耶·凯鲁宁(Acaye Kerunen)和科林·塞卡朱戈(Collin Sekajugo)的作品,他们都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Kampala)生活和工作。曾担任柏林世界文化宫展览主管和2006年光州双年展协办人的梅拉里指出,展览主题“指的是凯鲁宁和塞卡朱戈探讨乌干达众多不同领域以及城市贸易和城市中心生活条件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

根据新闻稿,凯鲁宁将采用当地妇女手工艺人的常用材料,通过由诗歌所激发的多学科实践,展示包括壁挂和装置在内的作品,调查“女性工作在非洲的能动性……以及这种艺术劳动在气候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塞卡朱戈通过流行文化的镜头审视全球主流文化中的种族偏见,在绘画中运用图库图像,表现出“一种明确的非洲式的不敬感和关于临时性的玩笑”。

2022年爱知三年展宣布了更多将参加2022年7月30日至10月10日举行的第五届展览的艺术家/团体。除了最初于2021年8月宣布的22位艺术家/团体外,这次新增了55位参加当代艺术项目的艺术家/团体,包括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曹斐、贝瑞·麦吉(Barry Mcgee)、奈良美智、笹本晃(Sasamoto Aki)、盐田千春(Shiota Chiharu)、于一兰(Yee I-Lann)等。已公布的77位艺术家/团体共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五大洲。超过一半的海外艺术家首次在日本展出。未来几个月还将有更多艺术家/团体被添加到当代艺术项目最终名单中,表演艺术项目和教育项目的细节也将很快公布。

此届展览主题“仍然活着”(STILL ALIVE)来源于爱知县出生的观念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的“I Am Still Alive”作品系列。大约60%的作品将是受展览委托创作的新作,响应展览主题和爱知县的历史。

随着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展(Frieze Los Angeles)将于2月17日开幕,几乎每天都有著名纽约画廊在洛杉矶开设空间或扩大规模的消息,其中包括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其洛杉矶空间开幕展将展出已故古巴艺术家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的画作;佩斯画廊将在4月与洛杉矶老牌画廊凯恩·格里芬(Kayne Griffin)合并,在后者的原址上开设新空间;展示年轻和新兴艺术家的作品的The Hole画廊的洛杉矶空间将在弗里兹展会期间开幕。此外,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也在提升它在这个城市的在场感,近期聘请了前洛杉矶356 Mission画廊总监亚历山德拉·塔特尔(Alexandra Tuttle)担任高级总监。

过去的几年里,洛杉矶的艺术环境一直在稳步升温,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展的设立也表明了对当地艺术市场的信心,并且这里对渴望销售和阳光的东海岸画廊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里森画廊创始人亚历克斯·洛格斯达尔(Alex Logsdail)告诉《金融时报》:“有很多我认为很优秀的艺术家住在洛杉矶,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搬到那里,一切都在加速发展。洛杉矶的博物馆和机构也非常活跃,参与性很高。” 佩斯画廊总裁马克·格里姆彻(Marc Glimcher)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洛杉矶一直是吸引艺术家的地方,它作为世界级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位一直在不断增强。”

本周一,“创意重建纽约”计划(Creatives Rebuild New York)邀请纽约州的艺术家申请资助。这项新计划根据需要而非成绩提供资金,旨在为艺术工作者提供有保障的收入,使他们能够继续进行艺术实践,丰富他们所在的社区。2400名申请人将获得资助,资助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18个月内以每月1,000美元的方式发放,共18000美元,没有任何使用限制,也不需要提供作品作为交换;或是以年薪的方式发放65,000美元,与社区组织或市政当局的相关工作挂钩。

手工艺、舞蹈、设计、电影、文学艺术、媒体艺术、音乐、口述传统、社会实践、戏剧、表演艺术、传统艺术、视觉艺术和跨学科艺术领域的工作者都符合申请资格。这项资助主要由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提供,由潮汐中心(Tides Center)管理,并得到斯塔夫罗斯·尼亚科斯基金会(Stavros Niarchos Foundation)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的协助。组织者也在努力接触那些在资源不足社群工作的人,并为非英语使用者、残疾人和没有网络的人提供便利。

梅隆基金会艺术和文化项目主任埃米尔·康(Emil J. Kang)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需要真正重视艺术家在作品上付出的时间和劳动,这远远超过我们在舞台和展厅墙壁上看到的东西,”他还指出,很多艺术家为了艺术创作都身兼数职。“我们要明白,所有这些最终被能公众看到的东西背后都付出了很多的劳动。”

格莱斯顿画廊(Gladstone Gallery)任命蔡秉桥(Paula Tsai)为合伙人。蔡秉桥自 2015 年起加入格莱斯顿画廊担任总监,她借其艺术史专业背景,以及当代艺术策展经验,成为了推动画廊在亚洲发展的重要⻆色。在加入格莱斯顿画廊之前,蔡秉桥曾于北京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担任首席策展人,参与了 50 余个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和新锐艺术家的美术馆展览策划,并编辑与制作了多本展览相关的学术出版物。

格莱斯顿画廊将于今年春天在首尔开设新空间,首展将呈现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的个展,展出艺术家为首尔特别创作的新作。

艺术家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于2月12日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6岁。这位出生于古巴的艺术家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绘画创作,直到89岁时才因其色彩鲜明的抽象作品获得全球认可。卡门·埃雷拉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属同一时期,但埃雷拉发现自己被边缘化,因为她是拉丁裔女性,而且她的作品与上述同胞当时备受瞩目的作品不合拍。她继续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直到邻居、当时的纽约巴里奥博物馆(Museo del Barrio)主席贝查拉把她介绍给一位著名的画廊主。在短短的几年内,埃雷拉从被遗忘到被《》称赞为“战后艺术史中的关键人物”。

埃雷拉1915年出生于哈瓦那,她在巴黎长大,之后回到古巴在哈瓦那大学学习建筑。由于当时古巴军事独裁统治导致的动荡氛围,她离开学校搬到纽约,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1948年至1956年在巴黎居住期间,她形成了她后来为人所知的风格,即具有鲜明色彩的抽象几何形状和具有数学逻辑的锐角图案。

当埃雷拉回到纽约时,男性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大型画作正在流行,但她只能在小型群展中为自己的作品争取到位置,在近30年的时间里她只举办了四次个人展览。然而,在2004年被重新介绍后,她进入了国际视野,纽约的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在2012年开始代理她的作品。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在2016至17年为她举办了一场里程碑式的个展。休斯顿美术博物馆和洛杉矶郡现代艺术博物馆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为她举办了个展。埃雷拉的作品被纽约巴里奥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以及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公园以及国家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去年7月,法国政府向她颁发了艺术与文学勋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弗里兹伦敦艺博会:仅有几只南瓜秉承着精神

然而,观众并没有在当代艺术画廊带来的最新作品中看到令人兴奋的表达,这场被定位为前沿的艺博会显得老气横秋。绘画是重新回归了,但却显得肤浅和愚蠢,也许是博览会迎合时尚买家的艺术品位所致。“大师展”则让人垂涎——“相比在‘弗里兹伦敦’与南瓜合影,更愿意在‘大师展’遇见陨石”。

两只南瓜成为今年“弗里兹伦敦”的奇观,人们聚集在周围,与安西娅·汉密尔顿(Anthea Hamilton)的雕塑合影,拼命地寻找过往弗里兹漫不经心的大胆风格。

鲜亮、滑稽、毫无意义的南瓜主宰了托马斯·戴恩画廊(Thomas Dane Gallery)的展台。但它们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在绘画的海洋中,仅有几只南瓜秉承着弗里兹的精神。

如果你喜欢架上绘画,弗里兹伦敦艺博会中连绵的油画可以测试是否是真爱。走入展场,立即看到高古轩展位杰德·法多尤蒂米(Jadé Fadojutimi)星爆般的抽象作品。她的画充满了色彩,但却没有足够时间让人沉浸其中。左右两边的绘画消解着它,观众无论在迷宫般的摊位中选择哪一条路,都会遇到各式相似的绘画作品(商品),画人的、画狗的,基思·梅尔森(Keith Mayerson)画了布偶骑车穿过公园。

所以,鲜亮滑稽的南瓜脱颖而出就不足为奇。面对如此多的油彩和丙烯,注意力自然落在最简单、最能产生瞬间影响力的作品上。然而,在这个大而乏味的帐篷里,没有多少喜悦。相反,今年博览会给人的感觉像是艺术界几十年以来过度消费的后遗症。

2003年第一届弗里兹艺博会举办时,哗众、煽情的艺术是那个时代的宠儿,绘画被认为奄奄一息。如今,人们的品味似乎发生了创伤性逆转,绘画没有死亡,而是紧迫、重要、激进的!惊世骇俗的艺术已经被一种道德力取代。如果真的愿意为之付出,慈善捐赠也许比在阁楼上挂一幅“正确”的作品更有效吗?

当“弗里兹伦敦”抛弃过去的流行,转而寻求绘画的“净化疗法”。从而证明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38—2012)将艺术行业的循环诊断为“暴食症”是正确的,在“弗里兹伦敦”可以沮丧而清楚地看到,这是极少数时尚狂人的艺术节,但他们的文化却渗透到大众审美中。

艺博会上的很多作品更像是为了迎合市场做了突然的转变。事实证明,绘画可以变得像其他任何媒介一样肤浅。马里乌斯·贝尔恰(Marius Bercea)借鉴了马奈的朦胧,将一些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人物置于略带讽刺的场景中。旺达·库普(Wanda Koop)描绘月夜的作品,科幻中透着媚俗。一幅超现实主义的鸟舍画看起来略显陈腐,它出自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凯瑞·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之手。他被誉为具象艺术界的杰夫·昆斯。

凯瑞·詹姆斯·马歇尔,《鸟舍》(黄头黑鸟、黑色的下巴蜂鸟、红宝石喉蜂鸟),2022年,成交价:600万美元

就连以观念艺术闻名的画廊也在兜售颜料:来自巴黎画廊主伊曼纽尔·贝浩登(Emmanuel Perrotin)曾被艺术家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说服穿成兔子的样子,但贝浩登的展位更像画家,而不是达达主义者。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也不是过去被“坏男孩”占据的样子,而是迎来绘画的凯旋时刻,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与德国画家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的表现主义作品并置。巴塞利玆描绘妻子的作品带着难以理解的空灵,是孤独暗夜中,漂浮着的人性的苍白;翠西·艾敏粉色的身体充斥着。

巴塞利玆从事绘画超过60年,在此比年轻的艺术家更有优势。绘画需要时间,与装置或影像艺术不同,其的背后依托一个古老的传统,想要创新,先得面对传统,甚至终其一生依旧在传统之中。英国画家Lynette yiadom – boakye才华横溢,有可能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很容易被喧嚣掩盖。然而,如果停驻画前,画面中桌旁两个人物神秘的关系会吸引你,他们一个在看书,一个沉浸在遐想中。这是一幅真实而微妙的画作,出自一位专注于技法奥妙的艺术家之手。

如果“弗里兹伦敦”真让绘画成为了时尚,可能会令人兴奋。但如今看来更像是普通作品胡乱拼凑而成。其中会孕育出更好的艺术家吗?显然不会,这只是在迎合富人品味的剧变。天晓得明年弗里兹会流行什么?

无论如何,如果绘画在艺博会成为了一种新流行,为什么不选择伟大的作品呢?在“弗里兹大师展”山姆·福格(Sam Fogg)的展位上,文艺复兴艺术作品足以震撼人心。一个精于艺术品投资的家伙出让了几件德拉·罗比亚(Della Robbia)的作品,过道的对面挂着培根的作品。往下看,还能发现巴洛克画家阿尔泰米西娅(Artemisia Gentileschi)与合作者的作品。她描绘了《圣经》中的美女拔示巴(Bathsheba)沐浴时被大卫王窥见的场景,但她把重点放在了年轻女子以及女性同伴身上,使这幅画充满了女性气质。

“弗里兹大师展”上,达利作品《LOeil Fleurie》在迪金森画廊以95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

但这并不说明“弗里兹大师展”是有价值的,它散发出的是颓废的气息。青铜盔甲、荷兰静物画,像是佛兰德画派的嘉年华……这也是绘画,油腻而诱人。放眼望去,还能看到另一些天才——比如,毕沙罗、弗洛伊德。“弗里兹大师展”还出售恐龙化石和天外陨石。

坦白说,“弗里兹大师展”比沉闷的“弗里兹伦敦艺博会”更值得出手。因为在当代艺术博览会上,画廊和藏家们都坚称他们在乎,并且更喜欢油彩的真实;但在“弗里兹大师展”没有喜好的限制,更像是财富和奇迹的疯狂展示。

史诗大战!纳达尔带伤出战险退赛红土之王逆转晋级4强历史第3人

姜是老的辣!2022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单8强对决,西班牙红土之王纳达尔强忍右腹伤势,历经4小时21分钟史诗般5盘大战,3:6、7:5、3:6、7:5、7:6(10:4)大逆转年轻的11号种子弗里兹,成为史上第3位36岁打进半决赛的老将。

今年3月印地安维尔斯大师赛决战,纳达尔就因肋骨伤势不敌24岁的弗里兹,如今老少再相逢,纳达尔临场腹部又出问题,发球和移位都受影响,首盘先盛后衰丢掉,次盘一度暂停离场治疗,即使观众席上父亲心疼不忍,疑似要求纳达尔放弃比赛,但第2种子坚持再上阵咬牙苦撑,靠着过人意志力与韧性,最终拉锯至决胜盘抢十,拖垮弗里兹士气惊险胜出。

纳达尔雪耻复仇,重返全英草地俱乐部4强,延续本季大满贯19连胜纪录,也集满职业生涯第310场四大赛胜利。「老实说,我很喜欢在你们面前打这种比赛,我对你们的支持表达感谢。」

纳达尔直言,中央球场观众热情加油,让带伤奋战的他大受鼓舞,「这是艰难的下午,尤其弗里兹整季都表现如此出色。就我而言,这绝不是场轻松比赛,能进入4强真是太好了。」他也透露,腹部状况确实欠佳,「说实话,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到底能不能完成比赛?但观众带给能量,谢谢。」

纳达尔年初澳网夺冠,又克服左脚旧疾,6月初法网红土第14度封王、笑拥大满贯22冠,接连改写历史纪录。如今在伦敦参与近3年来首项草地大满贯,擅长红土作战的他,照样在绿茵连闯5关,有机会朝第3座温网金杯迈进,首先他得克服身体伤痛,并打败澳洲「坏小子」克耶高斯,过往交手纳达尔6胜3负,包括今年3月印地安维尔斯8强赢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Frieze弗里兹专题报道|今年的画廊周北京上哪些展览让我们的编辑眼前一亮?

由Bérénice Angrémy策划,这个由欧洲和中国艺术家组成的群展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例如,黄锐的绘画系列《一条河》(2021-22)的灵感来自东方和西方关于水的哲学,而Charlotte Charbonnel的视频装置Tears of the Earth (Prelude)(《地球之泪(前奏)》,2021)则记录了熔岩流中火与土元素的爆炸性互动。在The Prophecy(《预言》,2013-22)中,Fabrice Monteiro在破碎的土地和海景中拍摄的半人半神的照片,有力地警告了我们的剥削行为的灾难性后果。在展览的另一处,在The Study of Traces(《痕迹的研究》,2019至今)中,Wiktoria通过表演、视频和照片探讨了植物和石头的恢复力,以及它们在身体上留下的温和印记。而Vanja Bučan在她的摄影系列Sequences of Truth and Deception(《线)中质疑我们对自然的理想化。恰如其分的是,展览的场地虽是一个现代结构的建筑,建材中却包含了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1)时期的回收的木梁。

作为对北京当代艺术场景的一个很好的介绍,交叉的宣叙调是艺术家、参与画廊和来自非营利机构北京中间美术馆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年轻策展人之间紧密合作的结果。《俯下身来》由张南昭和邹嘉澍(UCCA)共同策划,包含了来自北京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来自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和个人经历。例如,张雪瑞的纺织装置《竹拐杖》(2016-19)的创作灵感由她童年时对祖父的手杖的回忆而来,并探索了作为记忆容器的回收衣服。在影像作品Burning of Zhizhu Temple(《智珠寺的火灾》,(2019年)中,褚秉超采访了附近的居民,了解他们在1960年代该火灾中的经历——尽管他们的回忆有些部分相互矛盾。李怒的作品Wave After Wave(《一波又一波》,2016年)由一个爆炸的粉色气球、一个金属罐和一根软管组成,唤起了人们对当下世界上日益增加的压力的共鸣;而梁好的一系列粗旷的、环环相扣的樟木雕塑《无题》(2020-22)则展现了一种原始而强大的存在。

在一个缺乏自然光的房间里,由黄文珑和张艺川(中间美术馆)策划的《向黑暗里彷徨》部分为《俯下身来》提供了一个对立面。从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作为线索,充斥着死亡、暴力和残忍等黑暗主题。例如,仝天庆的水墨画《火葬》(2022年),或陈丹笛子作品《今夜我醒着》(2021年),其中显示了动物在被枪杀前的静止状态。展览的一处,还有杨光南的大型彩色铝制雕塑《路202101》(2021)故意挡住了观众的去路。策展人还与展出外国艺术家的国际画廊的北京分部合作,例如Giovanni Ozzola,他的摄影装置Red Curtain,(《红幕》,2021年)描绘了一个红色的房间,镜头下世界的残酷被阻挡在紧闭的百叶窗之外。

与冯良鸿最出名的大型彩色抽象作品并列的是一系列黑色墨水和丙烯酸的小型作品,名为 森林小丘(2020年),这也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艺术家滞留在纽约社区名字。由于封锁期间缺乏工作室的空间,艺术家被迫在素描纸上创作,他还将这些纸拼作面积更大的可用画面以便创作。艺术家所使用的韩国墨水的特性加深了这些双联画的阴郁情绪。近期的油画抽象作品,如《18-1-20》(2018-22),延续了单色的主题。《白15-3》(2015年)是这个系列中最突出的作品,其中明亮的橙和蓝的斑点在以白色和灰色为主的构图中窥视,让人不禁回想起更快乐的时光。

北京对德国当代艺术的兴趣似乎在与日俱增——Werner Büttner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由Thomas Eller策划,展出了艺术家横跨三十年的近40件作品。Büttner的作品中对生活和哲学的引用比比皆是——尽管它们常常是以一种相当不合逻辑的方式被表达。例如,在作品Five Cranes and Charles Darwin’s Sketch on Evolution(2021年)中,Büttner用鹤来代替尔文最开始的观察对象雀鸟,同时比喻起重机械装置。在这位德国艺术家的实践中,还突出了对历史艺术作品的致敬。例如作品Thank You France (for Monsieur Monet and Lascaux Cave(2017年)将两幅非常不同的经典图像联系起来:一幅是受人尊敬的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另一幅是一位匿名艺术家的作品。

《石头脚》(2022年)是杨茂源的一系列大理石混凝土雕塑作品,呈现了许多被球状物压住的小脚,而正是这些球状物阻碍了行动。这即刻让人联想起中国目前因疫情反复而造成的封控和旅行限制。飞行的概念在绘画系列 《摩登时代》(2022)中再次出现,画中描绘了一排由各种水滴状笑脸固定的彩色气球。1987年,艺术家开始定期前往新疆,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生在1992年和93年,期间他拍摄了纪录片。这些旅行中的经验仍然贯穿于杨茂源的作品中,比如不锈钢雕塑《Roll》(2022年),骆驼的一只脚趾看上去与一条卷起的软管相连。在这个新的镀钛不锈钢雕塑系列中,杨茂源继续试验材料和技术;装置作品《无限生长》(2022年)则是一排垂直的不同大小的碗,呈彩虹色,它们会根据你观看的角度不同而产生颜色的变化。

Frieze 弗里兹是一个为学者、收藏家、艺术从业者和广大艺术爱好者打造的世界级现当代艺术平台。旗下包含三本杂志《弗里兹》、《弗里兹大师》和《弗里兹艺术周》,以及五个国际性艺博会——Frieze London伦敦弗里玆艺术博览会、Frieze Masters弗里玆大师展、Frieze New York纽约弗里玆艺术博览会、Frieze Los Angeles洛杉矶弗里玆艺术博览会和Frieze Seoul首尔弗里兹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