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的“始祖巨人”:一战德国海军VGOIRML1重型轰炸机

时间回到 1913 年夏天,曾经留学美国的飞机设计师赫尔穆斯·赫斯 (Hellmuth Hirth)计划建造一架能够飞越大西洋的飞机。关于这个问题,赫斯先生本人在1928年写的一封信中做出了解释:

“的确,我在 1913 年设计了一架巨型飞机,计划在 1915 年飞越大西洋,然后飞往旧金山参加世界博览会。罗伯特.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Werke)的销售总监古斯塔夫.克莱因(Gustav Klein )保证提供财政支持。

因此,我和迈巴赫安排了250马力发动机的供应,一共要造八台。四台发动机将在高速摩托艇上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经验进行改进,其余四台将安装在飞机上。我提出了一种大型双翼飞机,翼展 43 米,长度 18 米,带有两个浮筒,每个浮筒支撑一个通过轴连接到浮筒的发动机舱。

所有必要的飞行和发动机控制装置都安装在从下机翼向前突出的中央机身中。翼肋的空气动力学轮廓足够厚,可以让机组人员爬进发动机舱。导航仪器、主油箱以及驾驶员座椅都放置在一艘具有非常好的适航性的硬铝船上。无线通信设备的发电机引擎与船的螺旋桨相连。这艘轻艇在绞车的帮助下,可以从中央机身底部降下。”

赫斯的概念有双重目的:首先,发动机可以在飞行中进行维修(就像在飞艇上一样),其次,在迫降的情况下,吊舱可以降入水中,用作带有发动机的救生艇。齐柏林公司的子公司【迈巴赫发动机制造公司】(Maybach-Motorenbau GmbH)的主管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同意捐赠发动机,尽管这些发动机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德国已于1915年在摩纳哥举行的快艇比赛中对它们进行了测试。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和平时期的美梦。远见卓识的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对赫斯与克莱因的飞机项目表现出最密切和不懈的兴趣,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武器。那个时候,冯·齐柏林伯爵就已经意识到了飞艇的操作局限性。

飞艇的易燃性、笨重、脆弱性和相对较低的生产速度排除了它们作为通用武器的用途,只能在远程侦察领域才算是有些市场。而且在1912年第二艘海军飞艇LZ-18(L.2)不幸损毁后,德国海军的工程师参与未来飞艇的设计的积极性也没有那么大了。

此外,齐柏林伯爵本人一直无法与德意志帝国海军总司令提尔皮茨上将和睦相处,后者开始对他的飞艇创作失去兴趣。随着战争的爆发,齐柏林飞艇成为国宝,在军事压力和支配下,开始迅速扩张。那时,冯·齐柏林伯爵已经远离了他所关心的日常活动,他正在寻找其他发泄自己无穷无尽精力的途径。

齐柏林伯爵主要关心的是远程轰炸机领域,他的一位工程师朋友让这种飞机更具吸引力。这位工程师说服了冯·齐柏林伯爵,宣称将一枚1000公斤重的炸弹投掷在英国港口会产生水下压缩波,进而会炸碎驶往该港口的船只的船体。

一战爆发后不久,齐柏林伯爵就要求时任齐柏林飞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阿尔弗雷德.科斯曼(Alfred Colsman)建造一架能够携带1000千克炸弹、航程可达600公里的飞机。尽管实验室研究很快证实了港口炸弹理论的错误,但冯·齐柏林伯爵仍然力主制造大型轰炸机,几乎排斥了他的其他兴趣。

由于飞艇的建造是此时齐柏林公司的重中之重,所以阿尔弗雷德·科斯曼对新项目的启动反应非常冷淡。科斯曼认为,分出产能打造重型飞机会影响飞艇的建造,这种行为是“不爱国”的。他同时指出齐柏林公司从未有过飞机制造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尽管科斯曼提出相反的论点,但齐柏林伯爵以顽强的热情和非凡的毅力说服了科斯曼继续研制重型轰炸机。

就在这时,罗伯特·博世工厂的销售主管古斯塔夫·克莱因被邀请参与重型轰炸机的制造。赫特和克莱因的跨大西洋计划引起了齐柏林伯爵的注意,后者也对克莱因的组织能力印象深刻。为了让古斯塔夫克莱因参与重型轰炸机的工作,冯齐柏林伯爵不得不与罗伯特博世达成喔协议。

此前,博世已同意分担设计(以及可能制造)一艘全钢跨大西洋飞艇的成本,克劳迪斯·多尼尔 (Claudius Dornier) 的设计办公室已为此支付了资金。齐柏林伯爵提出,如果克莱因愿意领导R型飞机项目,他将放弃从博世获得部分资金的要求。

阿尔弗雷德·科斯曼此时已经接受了冯·齐柏林伯爵的意愿,他建议伯爵利用他的影响力和声望获得陆军和海军的支持。尽管陆军部不赞成该项目,但野战航空司令汤姆森少校(Feldflugchef Major Thomsen)和海军设计局长迪克上将(Admiral Dick)表示全力支持。野战航空和海军训练人员将使用该项目的第一架飞机,虽然海军方面下达了两架飞机的订单,但只有一架飞机进入海军服役。

1914年9月,东戈塔结构测试有限公司【Versuchsbau GmbH Gotha-Ost (VGO)】 成立,由齐柏林伯爵和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资助。机库在戈塔飞机制造厂租用,巨型轰炸机将在那里打造。齐柏林伯爵聘请了斯图加特理工学院的亚历山大·鲍曼教授(Alexander Baumann)设计并监造该轰炸机。鲍曼被任命为 VGO 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并于1915年成为R型飞机平面设计部门负责人,一直担任此职位直到1918年。

赫尔穆斯·赫斯 (Hellmuth Hirth) 以实用飞行顾问的身份加入了R型飞机计划,而即将成名的克劳迪斯·多尼尔 (Claudius Dornier) 和恩斯特·亨克尔 (Ernst Heinkel) 则被聘为助理工程师。

克劳迪乌斯·多尼尔此前一直在齐柏林伯爵的设计办公室工作,负责建造一艘容积为 80000 立方米、能够横渡大西洋的全金属飞艇。亨克尔起初拒绝了齐柏林伯爵的邀请,因为他刚刚被任命为汉莎.布兰登堡飞机制造公司(Hansa-Brandenburgische Flugzeugwerke )的总工程师,不过他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齐柏林伯爵从一开始就决定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来打造轰炸机:木材和金属。选择木材是出于现有的传统制造技术更加稳妥的考虑,它代表了让轰炸机升空的最快方法。然而,冯·齐柏林伯爵意识到金属结构提供的巨大前景,于是委派克劳迪亚斯·多尼尔全力投入到全金属巨型飞机方案的制造中。在位于康斯坦茨湖的岸边,多尼尔得到了一个小型飞艇机库和一群来自罗伯特.博世公司的技术人员,他的实验很快在这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1914年9 月,VGO公司开始在从戈塔飞机制造厂租用的机库中制造飞机的等比例木制模型。而英国特勤局有效性的一个有趣的补充和证明是,第一架VGO飞机的信息和图纸于1915 年初就出现在了英国人的手里,还在英国媒刊上堂而皇之的发表,这警告德国人要更加小心他们的军事机密。

尽管VGO.I飞机的工作 – 公司的第一架轰炸机获得了这样的名称 – 于 1914 年 9 月开始,但图纸在当年12 月就准备就绪。飞机的生产进展迅速,但在1915 年1月暂停,等待交付新的 240 马力迈巴赫HS发动机,这是齐柏林飞艇使用的迈巴赫HSLu水冷式发动机的轻量化版本。

与此同时,德国陆军部干预了飞机的研制,这些sb认为除了他们以外,任何人都敢在他们自认为是专家的领域主动开发武器是非常“不礼貌”的。这样做的后果是,陆军部阻止了齐柏林伯爵的一举一动,但顽固的伯爵在迪克海军上将和汤姆森少校的支持下,大力推进该项目并克服了所有障碍。

然而,随着军方逐渐耗尽的耐心,以及VGO.I制作完成之日,一场真正的竞赛拉开了序幕。当时的情况是,参与制造轰炸机的个别军人不得不被召回,他们只剩下几天假期了。幸好在1915 年 4 月 11 日,VGO.I飞机在赫斯的控制下,成功完成了它的第一次飞行。值得一提的是,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加入了德国空勤队并成为了一名中尉。

飞机机组人员包括坐在大型开放式驾驶舱内的两名飞行员、一名领航员和三名机械师,其中两名机械师坐在两侧机翼之间的发动机舱中。机械师的通讯方式非常原始,由信号灯和写有指令的黑板组成。一位目击者说,赫尔穆斯·赫斯用手向旁边的发动机吊舱里的机械师

发出了有力的信号,这么做是因为VGO.I飞机的发动机没办法由飞行员直接控制,所以只能费劲向机械师传达指令,由后者进行手动操控。

飞机的动力装置由三台240 马力的迈巴赫HS 发动机组成,这款水冷式汽油机在当时的德国乃至欧洲都算得上强力的飞机引擎。一台发动机安装在前机身(机鼻位置)并驱动牵引螺旋桨,而另外两台发动机安装在位于机翼间空间的短舱内并带动推进螺旋桨。每个机舱都由一对倒置的 V 型柱支撑在机翼中间。在原始版本中,油箱放置在发动机前面的机舱中。最初,发动机舱是的,但随后它们的前部装有金属整流罩以减少飞行阻力。冷却由六个Haegele & Zweigle水冷式散热器提供,其中2个在机鼻发动机的两侧,另外4个在发动机舱的两侧。

飞机双翼的支撑依靠的是一个四支柱,机翼前缘有一个小后掠,上翼有一个小的负外带,而这种设计成为所有后续的齐柏林R型双翼飞机的基础。可以补充的是机翼接收了简单的不平衡副翼。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的翼展达到了惊人的42.2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轰炸机中也只有B-29“超级堡垒”有这种尺寸。由此可见VGO公司的大腕们确实挺会折腾,直接让飞机翼展突破了40米,而英国在1918年装备的汉得利.佩季O/400重型轰炸机的翼展也不过30米出头的水平。

当时典型的机身是平底和侧翼设计,凸顶从机头延伸到位于后驾驶室支柱后方的大型开放式驾驶舱。在这个球根状顶部的后面,上翼梁和下翼梁向尾端汇聚,在水平边缘相遇。从前支柱的连接点开始,上机身翼梁向下倾斜到机头发动机推力的作用线。矩形机身采用混合结构,四根木梁和框架由钢管焊接而成;在前机身中,动力装置用斜管加固,而机身的其余部分则用电缆支架加固。

飞机的设计规定将炸弹放置在位于机身重心区域的舱室内,里面最多可以容纳1吨的航弹,而在此之前莫说是德国,全欧洲都只有飞艇才能挂载这么多炸弹,所以VGO.I仅凭载弹量都可以被唤作“一战中的空中堡垒轰炸机”。但是齐柏林伯爵在开发飞机之初设想的1000千克巨型炸弹直到1917年底才出现在西线,而他的R型飞机投下这种炸弹都已经是1918年2月-3月的事情了,不过这些炸弹都扔到了伦敦市并造成数十人死亡,倒是体现了该系列飞机不俗的航程和载重能力。

飞机尾翼位于机身后端区域,略低于稳定器间隙的中间。对于上下机身翼梁,水平表面使用 V 形机架连接。一般来说,安定面之间的距离很小,垂直尾翼由四个龙骨组成,龙骨沿跨度分布,升降舵不平衡。简单的升降机安装在尾部的两个水平表面上。控制电缆沿着机身外部延伸到位于驾驶舱内的大象限。

每个机舱下方是主起落架,它由两个简单的 V 形齿条组成,齿条由轮间轴连接,并配有四个成对安装的轮子。还有一个结果类似的起落架,但重量更轻,安装在机鼻下方。与后来的 齐柏林巨型飞机不同,VGO.I飞机在满载时依赖前轮滑行,这导致了出现拿大顶事故的隐患。

为 VGO.I 提供动力的迈巴赫 HS 发动机是从一系列成功的飞艇发动机发展而来的,但它们在现代化和减轻重量的过程中表现不佳。由于持续出现离合器和变速箱故障,特别是起飞期间高速过热的问题,所以该型引擎直接导致了R型飞机发展计划出现令人苦恼的延迟。最终,德国飞机设计师被迫求助于功率较小但更可靠的发动机。

1915年6月6日,VGO.I飞机从戈塔机场起飞,开启了目的地为弗雷德里希沙芬港的迈巴赫工厂的首次长途飞行。在 1915/1916 年冬天之前,VGO.公司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为这架飞机配备足够可靠的HS发动机,以便在德国海军代表的监督下在弗雷德里希沙芬港进行验收试飞,其中包括长时间的飞行。

1915年12月15 日,在返回戈塔机场的飞行途中,VGO.I飞机载着飞行员汉斯·沃尔莫勒 (Hans.Volmöller) 和海军航空兵中士威利·曼 (Flugmaat Willy Mann) 以及机组指挥官赫尔穆斯·赫斯(Hellmutt Hirth) 进入图林根森林上空的暴风雪。由于油路故障,三台发动机中的两台发生故障。一台发动机无法维持飞行高度,机组人员只好紧急迫降。凭借堪称典范的技术,他们将飞机停在了格罗兹格伦 (Geroldsgrün) 的一片小森林空地上;飞机遭受严重损坏,但没有机组人员受伤。

VGO公司的工程团队并没有因为这起不幸事故而气馁。他们收集了残骸并修复了飞机,将许多新功能融入其设计中。利用在 VGO.I 轰炸机飞行试验中获得的经验,对VGO.II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进,此时已经完成。

在其重新设计的形式中,VGO.I在发动机舱的前部为兼任自卫机枪手段机械师配备了防御位置的引擎罩。平面间支柱装有整流罩,取代了安装在原始机器上的简单管道。一个大型的流线型重力供油箱被安装在中央支柱的顶部,这将成为后来型号的永久特征。前机身发动机在机头顶部装有一个散热器,而发动机舱中的发动机则保留了两个 Haegele & Zweigle 散热器。原来的尾部组件被证明不适合方向控制。它已被替换为与 VGO.II 相同的尾部组件,除了龙骨面积增加,方向舵也变得更加平衡。迈巴赫HS发动机没有被更换,因为它仍然是当时最强大的飞机发动机;然而,尽管进行了无数次改动和修改,这款发动机依然无法真正可靠的完成任务。

修复后的VGO.I于1916年2月16日首飞。后来,支持齐柏林巨型飞机的德国海军认为VGO.I具备航程和载弹量的双重优势,可以作为齐柏林飞艇的补充力量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于是买下了这架飞机,将其转移给Kommando LR1,这是一个由德国海军中尉斐迪南·拉施 (Ferdinand Rasch) 指挥的特殊小组,其成立目的是在东线条件下评估新式武器。飞机机身两侧印有“RML.1”这一黑色字体,这词是Reichs Marine Landflugzeug 1的缩写,意为“德意志帝国海军陆基飞机一号”。

1916年6月,由拉施中尉和海军飞行员卡尔.库林中尉(Leutnant der Reserve Carl Kuring)以及中士威利.曼(Willy Mann )驾驶的RML.1轰炸机离开戈塔机场飞往 Alt-Autz(这是位于拉脱维亚南部的一个城镇,靠近立陶宛边境的多贝莱市,英文名是Auce,字面意思是酱油)。虽然这段旅途通常只需要三天时间,但该型轰炸机直到一个月后才完成了这项工作。前往多贝里茨的旅程平安无事,但在施奈德米尔进行了一次计划外降落,以对发动机进行小修。几天后,在起飞滑跑过程中,前起落架脱落,飞机一头栽在了机场跑道上,停止了移动。

轻微损坏很快得到修复,RML.1再次驶向 Alt-Autz。然而,由于发动机过热(飞行员从坐在发动机舱中的机械师那里了解到这一点,后者举起了印有大温度值的黑板 ),飞机被迫在柯尼斯堡附近的一个小型机场紧急降落。对情况的分析表明,只有在飞机上更换新发动机才能解决这些麻烦。一切准备就绪,飞机开始起飞,但在从地面起飞之前,主起落架又发生了塌落,然后RML.I的机身又和跑道来了次亲密接触。这次故障需要进行大量技术熟练工人进行密集型维修,但事实证明新安装的主起落架不够坚固,并在下一次起飞尝试时再次脱落。

直到1916年7月底,RML.1 轰炸机才终于到达了它在 Alt-Auz的目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早期非常不可靠的R型飞机的机组人员非常担心看到这些在今天看起来像是喜剧的故障。内心需要安慰的飞行员们还是更喜欢驾驶性能良好的单引擎飞机。

但不管咋样,考虑到该机前所未有的远程作战能力,德意志帝国海军空勤队还是决定将其投入东线执行任务,负责侦查或轰炸俄军的纵深目标。根据 Kommando LR1的战斗日志,RML.1飞机的第一次轰炸出击是在1916 年8月15 日。事实上,该部队的第一次出击是在8月13日进行的,那天RML.1的后继型号VGO.III重型轰炸机袭击了位于里加的俄军机场,RML.1没有参加这场行动。战斗日志列出了该机执行的四次轰炸任务。第一次发生于1916年8月15 日,什洛卡(Shloka,尤尔马拉市旧区)的火车站遭到袭击;8月16日,俄罗斯航空队机场莱巴拉(Lebara)遭到袭击;不久后,凯梅里(Kemeri,尤尔马拉市的一部分)也被大量炸弹洗了一遍。计划于8月24日对凯默恩(Kemmern)进行的最后一次突袭由于起飞后不久左侧发动机散热器中的水过热沸腾而被取消。

在这些袭击中,RML.1轰炸机携带的炸弹载荷因出击而异,对机场的攻击使用了6枚50千克高爆炸弹、8枚20千克高爆炸弹和4枚10千克燃烧炸弹;至于对俄国军营的打击,RML.1携带的则是32枚12千克高爆炸弹、21枚20千克高爆炸弹和9枚10千克燃烧弹。从这可以看出,RML.1重型轰炸机即使是执行远距离轰炸任务,也具备携带500-894千克炸弹的能力,而同期在马其顿战区作战的戈塔G.III轰炸机往往只能携带300-400千克炸弹,而且航程还没RML.1远。这充分展现了齐柏林巨型轰炸机的优越性。

在战斗日志的最后几页,有一封日期为 1916 年 9 月 1 日的短电报,是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发给海军总部的,电报中写道:“至于 RML.1,飞机受损了”。波罗的海舰队这份电报指的是1916年8月28日发生的事情,当天晚上,海军飞行员卡尔.库林和威利.曼驾驶着满载燃料和炸弹的 RML.1轰炸机准备起飞执行任务。结果飞机刚刚上升到 50 米高度时就有两个发动机相继“爆炸”,燃起了让人头皮发麻的火焰。飞行员别无选择,只能开始下降,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驶飞机飞向下方的松树林。虽然飞机连着撅断了69棵树,但茂密的树叶减少了事故的影响,使 RML.1免于被爆炸或火灾摧毁。即使如此,该机也只有机身基本完整,并被送往斯塔肯配备新的机翼和发动机。Kommando LR1小组也就此宣布解散,其人员接到其他任务,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可预测的 RML.1 的职业生涯终于结束了。

面对着多次引擎事故酿成的最终苦果,VGO公司决定拆除三个最初安装的迈巴赫HS发动机并用五个高空性能出色的245 马力迈巴赫MB.IVa 发动机替换它们来重建动力不足的RML.1。一台飞机发动机继续安装在机身的前端(机鼻位置),其余的两两一组串联在在2个发动机舱中,各自驱动2具更强大的四叶式推进螺旋桨。迈巴赫Mb.IVa发动机比迈巴赫HS有了显着改进;这些发动机于 1916 年底上市,是德国人开发的第一款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压缩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标准板式散热器,安装在前后立柱上(前高后低)。此外,飞机尾部升高到上机身翼梁的高度,飞机水平尾箱变为单柱。VGO公司还给新的机身和机尾完全覆盖了一层玻璃,以降低其飞行时候的可见度。

1917年3月10日,改装后的 VGO.I 首飞。第一位飞行员是汉斯.沃尔穆勒(Hans Volmöller),副驾驶卡尔.库林(Carl Kuring),他从第二海军战斗机中队(Marine Jagdstaffel 2)撤出。斐迪南.拉施中尉(Ferdinand Rasch)也想成为机组人员,但被博世下令不得飞行的古斯塔夫.克莱因(Gustav Klein)开玩笑地告诉拉施:“留下来收拾残局”,接着就爬进了飞机。

克莱因表示VGO.I飞机仍然属于德国海军,这解释了它的存在以及飞机上有海军标识的存在。起飞很顺利,但当VGO.I在斯塔肯机场上空盘旋时,左侧发动机舱发生了可怕的爆炸,螺旋桨停了下来。飞行员立即将飞机转向右侧以补偿不均匀的推力。机器反应良好,直线飞行,与大型飞艇棚平行降落。

三天前,库尔特·库林在熟悉飞机的控制装置时发现并立即报告方向舵踏板工作不正常。在极限位置,踏板卡住,无法回到中立位置,而此错误尚未修正。沃尔穆勒在着陆前关闭剩余的引擎时,没有补偿力的硬右舵迫使 VGO.I 慢慢向右转。克莱因立即解开安全带,爬到仪表板下方将转向踏板拉出楔形位置,但为时已晚。沃尔穆勒无力阻止VGO.I 改变航线并撞上飞艇仓库厚重的墙壁。汉斯·沃尔莫勒当场遇难,古斯塔夫·克莱因在几小时后也因为伤势过重不治。撞击使库林头部严重受伤而昏迷,但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第2海军战斗机中队,享受漫长而多变的航空生涯。

古斯塔夫.克莱因的死对罗伯特.博世来说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因为博世先生早已把这位得力的下属暗定为了自己企业王国的继承人。

齐柏林伯爵两天前于1917年3月8日去世。于是,三天之内,德国的R型飞机项目损失了三名至关重要的成员。但不管损失有多大,这些人的遗产终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齐柏林.斯塔肯公司正在制造和测试新的R型飞机,这些飞机注定要成为唯一在西线作战的德国巨型轰炸机。得益于齐柏林伯爵、古斯塔夫.克莱因等人的不懈努力和热情,这一成就得以实现。

在首次飞行期间,VGO.I 没有携带任何标记。这架飞机完全涂有透明涂料,呈现淡黄色。后来,翼尖、机身侧面和方向舵都涂上了白底黑十字。在尾翼单元上,识别标记占据了垂直尾翼单元的整个区域。VGO.I轰炸机被德国海军收购后,RML.1序列号被涂在机身上。在1917年带有五引擎动力装置的最终形式中,识别标记的外观与当时相对应:带有白色细边框的黑色爪形十字。

动力装置:三台迈巴赫HS型240马力发动机(早期)、五台迈巴赫Mb.IVa型245马力发动机(后期)

共70位土著加拿大球员卡片 竟然被他一一收藏

腾讯体育讯 作为冰球的发源地,加拿大自始至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加拿大的土著居民,也许冰球这一运动意味着更多。日前,一位埃德蒙顿油球迷用70张土著加拿大球员的冰球卡片,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纳伊姆-卡迪纳尔(Naim Cardinal)是埃德蒙顿人,是加拿大诺奎斯特学院的一名咨询师,主要负责当地社区的文化发展交流,上周,他在推特上发图,上传了一张自己收集的球星卡片的照片,仔细看你就会发现,那些都不是普通的球星卡片,而都是土著加拿大球星。卡迪纳尔收藏着每年进入NHL,打上常规赛的土著加拿大籍新秀球星卡。

加拿大总人口约为3500万左右,其中欧裔人口占80%以上,土著居民仅占4%左右。虽然土著居民在人口比例上都远不及欧裔居民,但其对整个加拿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却不容小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们吃穿一处,同荣辱,共患难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精神,让他们养成了非常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这种与欧裔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差异,造成了土著居民和欧裔居民之间交流的些许障碍,几乎很少能看到一个白人欧裔和一个红皮肤的土著孩子在一起玩耍,所以,那些征战与NHL赛场的加拿大土著人,就显得尤为珍贵。

“这都是我们的同胞们。每一个在NHL开启赛季征程的土著加拿大人,70位,70张卡片。”卡迪纳尔在推特中这样写道。

这其中,大部分的球星卡片已经很难在市场上找得到了,卡迪纳尔也是在线下线上,想方设法从各个渠道收集整理,凯瑞-普莱斯、雷吉-利奇、格兰特-富尔这些加拿大冰球的传奇人物都在他的收藏之列,甚至包括弗雷德-萨卡穆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登陆北美的土著居民。

卡迪纳尔表示,他对这一切都感到非常自豪,而也十分欣慰人们对于这些收藏的喜爱和认可,拥有一家三口美满家庭的卡迪纳尔说,“这些球员经历了千幸万苦,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他们的冰球梦,我为他们而感到骄傲,他们也是加拿大的骄傲。另外,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其中,我也觉得很满足。”

至于这些球星卡片的价值如何衡量,卡迪纳尔说他并不清楚,也并不在乎,的确,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美女记者孟超揭秘“泡泡”里生活的35天 球员焦虑抱怨?看看欢乐的詹姆斯

NBA复赛园区唯一的中国记者!周玲安告诉你真实的“气泡”究竟是啥样的?

NBA云专访特雷-杨:科比说我会比他还强 与东契奇是新版伯德vs魔术师

单日新增确诊6000人、还有人不戴口罩,奥兰多记者揭秘NBA复赛地现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粤)—非营业性—2017-0153

此人是萨达姆最信任的部下为一夜暴富背叛旧主从此却成阶下囚

自称“提防了一辈子的暗杀”的萨达姆为何轻松的被抓住了呢?原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攻入伊拉克首都后并没有找到萨达姆的踪迹,在逮捕数百名萨达姆亲信审问无果的情况下,无奈的美军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悬赏2500万美金,发动民众提供线索。古话说得好“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举报了萨达姆的藏身之处。

这个人叫穆斯拉特,萨达姆的藏身之处连他的亲信都很少知道,为何会被这个叫穆斯拉特所举报。原来这个穆斯拉特是萨达姆的老乡,深受萨达姆的信任,长期担任萨达姆贴身保镖一职。在一次美军的突击行动中被捕,“忠于领袖”的穆斯拉特,他没有扛住25000万美金和美国绿卡的诱惑,最终把自己的老板给供出来了。

萨达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贪图富贵而选择背叛的穆斯拉特相当于被判终生监禁,一夜暴富未能实现想反倒落得如此下场想必更加痛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欧预赛-半场5球!德国8-0横扫爱沙尼亚 罗伊斯梅开二度

腾讯体育6月12日讯 北京时间6月12日2时45分,2020年欧洲杯预选赛,德国坐镇欧宝竞技场8比0战胜爱沙尼亚。罗伊斯梅开二度并且击中门柱,格纳布里同样梅开二度,格雷茨卡、京多安、萨内以及替补出场的维尔纳各入一球。【聚焦欧预赛】

第3分钟,科赫勒右路横传,基米希禁区弧右脚扫射被莱普梅茨没收。第5分钟,基米希挑传,格纳布里背对球门脚后跟射门偏出。

第10分钟,京多安犀利分球,科赫勒右侧横传,小禁区前点无人盯防的罗伊斯轻松推射破门,1比0!

第13分钟,萨内禁区中路头球摆渡,无人盯防的格雷茨卡右脚挑射被莱普梅茨神勇封出。第15分钟,京多安直传,格雷茨卡禁区中路转身低射偏出。

第17分钟,京多安直传,萨内小禁区左肋面对出击的门将无私横传,格纳布里小禁区将球推入空门,2比0!

第20分钟,科赫勒右路横传,基米希顺势挑传,格雷茨卡头球冲顶破门,3比0!

第25分钟,基米希直塞,塔姆拉倒格雷茨卡,主裁判判罚点球,京多安主罚点球右脚劲射破门,4比0!

第27分钟,萨内禁区右肋右脚扫射被莱普梅茨飞身封出底线分钟,基米希分球,罗伊斯禁区前右脚劲射被莱普梅茨单手一挡后击中横梁。第32分钟,格雷茨卡分球,格纳布里禁区弧右脚扫射稍稍偏出。

第37分钟,瓦西列夫铲倒格雷茨卡,罗伊斯主罚禁区弧外人墙右脚劲射,皮球绕过人墙后飞入死角,5比0!

第45分钟,金特尔拉倒普利,瓦西列夫主罚禁区前任意球右脚扫射被诺伊尔没收。

第48分钟,格雷茨卡停球失误,岑约夫断球之后突破到禁区前右脚劲射偏出。第56分钟,岑约夫右路得球内切连过2人后左脚低射被诺伊尔没收。

第57分钟,基米希主罚左侧角球,后卫头球解围不远,罗伊斯禁区右肋右脚抽射被莱普梅茨飞身封出底线。随即基米希再次主罚左侧角球,罗伊斯凌空抽射高出。

第62分钟,德拉克斯勒直塞,哈尔斯滕贝格左路横传,格纳布里小禁区将球推入空门,6比0!

第68分钟,聚勒抢断后直传,萨内禁区右肋胸停球后低射入网,但主裁判判罚聚勒犯规在先,进球无效。

第70分钟,哈尔斯滕贝格左路低传,维尔纳小禁区脚后跟射门偏出。第74分钟,萨内禁区右肋盘过后卫后左脚低射被莱普梅茨飞身单手托出底线分钟,基米希、德拉克斯勒连续直传,维尔纳突入禁区左肋面对出击的门将左脚挑射破门,7比0!

德国队全场控球率高达82%,27次射门17次射正打入8球,爱沙尼亚4次射门2次射正。罗伊斯5次射门4次射正打入2球,格纳布里5次射门2次射正打入2球,格雷茨卡5次射门打入1球,京多安2次射门打入1球,萨内、维尔纳均3次射门打入1球。

后卫:14-舒尔茨(46分钟16-哈尔斯滕贝格)、4-金特尔、15-聚勒、2-科赫勒

中场:6-基米希、21-京多安(50分钟7-德拉克斯勒)、18-格雷茨卡

中场:2-卡穆斯、7-普利、16-塔姆、20-德米特里亚(59分钟4-凯伊特)/14-瓦西列夫

进博会一次创造历史的盛会——专访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

马耳他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近些年来,马耳他一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被称为“地中海心脏”的马耳他是如何看待它所提供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以及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呢?

《今日中国》:作为习主席的特邀嘉宾,您怎么看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您觉得通过举办进博会,中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怎样的信号?

穆斯卡特:我觉得中国正向世界传递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这不会被各国政府、人民和企业所忽略。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被看做是出口大国,世界上各种商品的生产国。目前国际社会关于关税、贸易保护和贸易自由化的争论不断,这个时候中国举办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邀请那些想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参展,从而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意义非凡。

穆斯卡特:我觉得我们来参会的公司都相对较小,尽管国内我们有很多大的跨国企业。我们主要是带来我们的理念和展示我们自己的形象,即地中海的中心,中国企业可以到这里真正地投资做生意。我们带来的不是传统的进出口理念,而是以服务业为导向的,以物流业为导向的经贸合作方式。

《今日中国》:2014年7月,中国和马耳他签署了中期合作规划谅解备忘录(2014-2019),马耳他明确表示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还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了亚投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合作进展如何?

穆斯卡特:马耳他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对于近些年中国提议的一些重要政治和战略倡议,如“一带一路”,马耳他从一开始就特别支持,并成为重要的成员。我们很高兴我们跟中方签订了协议,这样我们就会沿着这个方向,互利共赢,进行合作。同样,我们也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了亚投行。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们想要参与,我们把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我觉得不论是中国的国企还是私企,他们在马耳他的投资都很重要。

穆斯卡特:在能源领域,双方已经开展很重要的合作,这既包括传统能源又涉及新能源,我们的合作也在帮助保护环境。在物流方面,双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你要知道我们的地理位置是地中海的中心,从这里,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进入欧洲,也可以连通北非。在其它一些领域,包括旅游和金融服务等方面,我们也很想跟中方合作。

《今日中国》:近些年来,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贡献的方案越来越多,您怎么看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

穆斯卡特:我觉得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气候变化,还是贸易等其他领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我相信有必要进行更多的全球治理合作,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对于未来非常关键,会改变我们工作的性质,甚至是我们生活本身。

在采访的最后,马耳他总理约瑟夫·穆斯卡特还特别送上了对进博会的良好祝愿,并表示,“我觉得这里所展示的一切都非常激动人心,长远来看,很有可能是一次创造历史的盛会,这会成为未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路径。”

同日防长住所被抢总统座驾被偷

据法新社圣地亚哥报道,智利政府当地时间14日称,该国国防部长玛雅·费尔南德斯的住所遭到抢劫,闯入的袭击者还殴打了她的儿子,并威胁了她的丈夫。

这起抢劫案发生在13日夜间,地点位于圣地亚哥的努尼奥阿居住区,当时费尔南德斯本人并不在家中。

地区警察局局长琼·卡穆斯将军14日宣布说:“国防部长的住所发生一起抢劫案。不明身份的人偷走了现金和一部车辆。”

据报道,同一天晚上,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博里奇安保团队的一名保镖也被袭击者开枪打伤了胳膊。这些袭击者偷走了一辆总统座驾。那名总统保镖遭到抢劫并被开枪打伤,当时他坐在一辆公务车上,突然一群男子向他靠近。

报道称,这起攻击发生在圣地亚哥南部的圣米格尔居民区。当时这名保镖正驾驶汽车返回。警方说,袭击者开车将他带到圣地亚哥以北的一个镇上,开枪打伤了他并把他扔在街上,随后乘这辆汽车逃离。

智利官员已经呼吁加大力度遏制犯罪和改善安全。内政部副部长曼努埃尔·蒙萨尔韦说:“我们采取了切实行动以打击有组织犯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在国际电影节上绽放的女导演:我们不再只是制作电影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经历了两周的首映式、派对、红地毯的魅力和交易之后,在周六落下帷幕。

中国青年导演陈剑莹《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她用中文发表了一段获奖感言。她说:“在影片中所描述的,就是我站在祖国土地上感受到的诗意、深情。”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讲述了在陨石撞击地球后,一个小镇面临被淹没的风险,在小镇人搬迁的前夜,由姚安娜饰演的一名小镇女孩在镇上最后的经历和审视。

陈剑莹是一位95后独立导演、制片人、编剧,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她在18岁时,独自远赴纽约大学NYU-Tisch电影学院攻读导演专业。

作为95后的独立导演,陈剑莹已经有过不少国际电影节的获奖经历,也不是第一次入围戛纳了。她在15岁时开始拍摄短片,2014年拍摄首部实验短片《流之》,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实验单元,她执导的《她的眼光》入选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此片也同时获得了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

21岁编剧并执导短片《水下美人鱼》参展戛纳短片角逐。其执导的其他作品相继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好莱坞国际电影节、纽约独立电影节、挪威国际电影节中亮相,且成绩优异。

陈剑莹导演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混合体,培养了她对超越文化和种族差异的人类普遍主题的敏锐眼光。有志于成为一名叙事电影导演的陈剑莹认为,伟大的故事是从现实中产生的。她专注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挣扎,坚信动人的故事源于生活,故事旨在为她所认同和关心的群体发声。

而在2022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卡拉·西蒙以《阿尔卡拉斯》参加官方评选,并赢得了比赛的最高奖项金熊奖。

这是自马里奥·卡穆斯凭借《蜂巢》获奖以来39年来第一部获得该奖项的电影。此外,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西班牙女性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这个级别的奖项。

这是导演卡拉·西蒙第二次在柏林获奖,柏林电影节对西蒙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她在柏林展示了她的第一部电影《九三年夏天》,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后,五年后带着她的第二部故事片回到了柏林。

《阿尔卡拉斯》由西蒙和阿尔瑙·维拉罗共同编剧,是一部花了三年多时间制作的电影。有一个合唱团,由来自莱里达农村地区的非专业演员和当地工人组成,他们在漫长的选拔过程中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因为由于疫情不得不停止和重复。

该影片是对一种濒临消失的生活方式的致敬和弥补,在导演的养母所在的村庄拍摄,西蒙说:“这是关于对一块土地、一个地方的归属感,但也是一部关于永久的代际紧张关系、克服旧传统以及在危机时期家庭团结的重要性的戏剧。”

卡拉·西蒙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在加泰罗尼亚的一个村庄长大。她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学习电影科学专业后,移居英国,在伦敦电影学院(LFS)进修硕士专业(MA FILMMAKING: Filmography)。

在伦敦电影学院,她编导的纪录短片和叙事短片都入选多个国际电影节,她的毕业作品短片《一些琐事》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多个国际艺术节上放映。

她首部执导的作品《九三年夏天》,不仅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处女作奖,同时获得第32届西班牙电影戈雅奖,马拉加电影节、伊斯坦布尔电影节等等多所国际电影节的提名,甚至还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她的第二部长片作品《阿尔卡拉斯》,获得了2022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电影金熊奖。

在参加完柏林和马拉加等多个电影节之后,卡拉·西蒙非常清楚,“女性来这里是为了留下来继续拍电影”。在看到女性是如何在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的主要类别中成为主角后,导演很清楚,“我们不再只是制作电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专题 “散打沙皇”穆斯里穆的光辉岁月

要有多努力,才能够将一种技术练得炉火纯青,练至对手明知道他擅长什么,但却仍被其击中……“散打沙皇”穆斯里穆的威名,自很久以前,便开始传扬开来。许多人都说他是一招鲜吃遍天,转身鞭拳与转身后蹬腿,令他多次在擂台上KO对手,好似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绝招”,可又总是对他毫无办法!

1984年,穆斯里穆出生在达吉斯坦共和国,距离首都马哈奇卡拉40KM的布伊奈克斯克。因为崇拜李小龙,他在11岁那年来到了当地的一所新建的武术学校——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五方世界武术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古赛因·马戈梅耶夫,在俄罗斯联邦的最南端的国度,穆斯里穆在一所纯粹的武术学校里习练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散打技艺。

在2003年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上,穆斯里穆遭遇了自己运动生涯的第一次失败,点数输给了中国选手柳海龙。这场比赛的结果在当年是有所争议的,在那时已名满天下的柳海龙表示,对手十分优秀,自己赢的也并不轻松……而这时的穆斯里穆,刚刚19岁。两年后,穆斯里穆拿下了80公斤级散打世界冠军,2007年散打世界冠军以及2008年奥运会散打特别项目冠军……接着,2009年2011年以及2015年,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夺得了散打世界冠军。这时,他是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

除此之外,在2006年首届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中,穆斯里穆战胜了多位高手,这其中便包括名将张亭宾,以及被他踢断了肋骨的巴特尔……拿下了总冠军后,彼时22岁的穆斯里穆·萨利科夫,这位不同寻常的俄罗斯人,几乎横扫了中国搏击大级别的擂台,付高峰、方便等人皆败于穆斯里穆,他对于中国散打的理解,可谓登峰造极之境!然而在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他成为了全国散打运动员所研究的对象,不久后的第四届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中,穆斯里穆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KO,对手是来自中国的90公斤级选手于锦,而这一场比赛无论从级别或是当时的体能都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时间来到2015年散打世锦赛,穆斯里穆连战连捷夺得世锦赛80公斤级冠军。随着格斗赛事的崛起,他看到了综合格斗的潜力,2016年,穆斯里穆登上了《昆仑决》的擂台,准确的说,这一次并不是擂台,而是“铁笼”,他走进了昆仑决笼斗之夜的铁笼中,成为了一名综合格斗选手。他KO了曾征战UFC的伊万·霍尔海,KO美国悍将梅尔文·盖拉德……勇猛的打法以及精湛的技术,让他在世界各地都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格斗战绩近200场,胜率达到了95%……他是为擂台而生的战神,他将旁人在比赛中的“暗器”堂堂正正的摆到对手面前,每一次都仿佛在告诉对手:看好了,我就是要这样击倒你。可每一次都令对手防不胜防。

如今,穆斯里穆已经38岁,距离他第一次接触,格斗已经过了27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岁月。在这段日子中,他拿下了数不尽的荣誉,流下了数不尽的汗水,作为在中国极少数能够以散打二字为人所知的外国人,穆斯里穆四个字,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总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