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 交流互访切磋艺术——葡萄牙国家芭蕾舞团《十五名舞者与不断变化的节奏

原标题:精彩回顾 交流互访,切磋艺术——葡萄牙国家芭蕾舞团《十五名舞者与不断变化的节奏》

此演出亦是2019中国“葡萄牙文化节”项目之一,葡萄牙文化部部长Graça Gonçalves、葡萄牙大使José Agusto Duarte、OPART董事长Carlos Varga、葡萄牙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Sofia Campos、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副团长王记书、朱妍、天桥剧场总经理刘精伟等中国及葡萄牙文化艺术节的嘉宾出席了本场演出。

《十五名舞者与不断变化的节奏》有着非常鲜明的流畅连贯的感觉,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气场。这部舞剧甚至每个舞段的进程中都没有任何停顿,动作一直在流畅的延续着。

这种连贯性也展现在每名舞者的舞蹈动作中,他们的身体有很多波动性的动作,使整个身体动作都连合成一体,仿佛将整个身体打通,通过动作的传导再次强调着舞蹈的连贯性。全剧下来,给人通透、流畅的美感。

如果说连贯感是这个舞剧的一大突出特点,那么自由则是另一个。舞者在舞台上是那么的自由!完全不受任何束缚,他们或自成一个节奏,或与周围两三人成一组节奏。这种节奏关系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一个人独舞,在加入其他人后变成一组人,他们共同形成新的节奏,而这中间的变化都是流畅、连贯着发生的,毫无芥蒂。

同样,观看舞蹈的观众也是自由的,这个舞蹈本身并没有任何戏剧结构,让观众完全放开想象力的界限,让观众感受到凭借个人经历和记忆选择心路历程的非常规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舞者们的表演也相当精彩,他们大量运用长路线的动作,突出了肢体的延伸性线条美感。动作干净漂亮,没有多余的杂质。在一些群舞片段里,舞者们互相搭扶着,配合默契而团结,舞者们之间的依赖和信任的感觉就这样展现了出来。

本部舞蹈能感受到舞者们的创作与合作。而编舞辉•洛佩兹•格在接受采访时所述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我们通过芭蕾舞的肢体语言来传达出我们想表达的主旨,而并不是用叙事来展示,这需要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语言与观众的思考诠释。虽然很特殊,但是还是没有脱离开传统的舞蹈。这个舞剧并不是我个人完成的,而是通过芭蕾舞演员的展示来共同完成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部舞蹈的音乐,大卫•坎宁安设计的音乐背景,是一种充满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生活的声音的混杂音乐。这个音乐带领观众走过各自或远或近的心路历程,这种经历也许不可名状,有时神秘,有时险象环生,有时令人振奋。

导演兼舞台、服装设计若昂•佩纳尔瓦演出前有着这样的期待:“我们这部舞剧用了许多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而每个人听到的都是不一样的。这部作品在里斯本首映的时候,很多人说,听到了里斯本的声音,但是事实上,所有的声音都不是在里斯本录的,有的是在挪威,有的是在美洲,有些是在英国录的。我希望北京的观众听到后会听到北京的声音或者上海的声音,以此达到跟观众的共鸣。”

演出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结束。两国的艺术家与观众在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之余,有了新的思考和感触。本场演出作为中葡两国芭蕾舞团互访之葡萄牙国家芭蕾舞团访华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为中葡两国艺术上的交流互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月11日演出前,《十五名舞者与不断变化的节奏》一剧的艺术总监索菲亚•坎波斯、编舞辉•洛佩兹•格、导演兼舞台、服装设计若昂•佩纳尔瓦接受媒体采访。

艺术总监索菲亚•坎波斯表示中芭刚刚在葡萄牙进行了多场演出,也收获了很多好评,取得圆满成功,这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交流。

提及在天桥剧场演出,三位葡萄牙国家芭蕾舞团艺术家均表示,这里的设施非常完备,舞团也受到了非常好的欢迎与招待,这里的人都很热情,非常感谢。

索菲亚•坎波斯开心的说:“剧场后台走廊里的很多演出剧照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些灵感,可以给我们以后创作提供帮助。”

演出人员:弗朗西斯科•科托、雅慕黛娜•马尔多纳多、安德烈娅•莫塔、弗朗西斯科•塞巴斯蒂昂、努诺•泰伯、伊内斯•费雷尔、伊内斯•莫拉、伊莎多拉•瓦莱罗、约翰•科斯塔、蕾奥娜•德•杰西、洛伦乔•费雷拉、米格尔•埃斯特维斯、松井美优、塔蒂亚娜•格伦科娃、蒂亚戈•阿马拉尔•科埃略

观众散场后,中葡两国的艺术家在舞台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并合影留念。缤纷的衣服,跃起的身姿,尽显艺术的快乐与美好。

天桥剧场:西城区北纬路30号,位于前门大街南端,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天桥剧场周边交通便利,有30余条公交线号线直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