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托-贝蒂奥尔是一个不自信的人。这是他职业生涯征战的第7个年头,但在上周日之前,他依然没有取得过一场比赛胜利,要怎么赢得那该死的比赛,他也不太清楚。
此前他曾经获得过两次第二,一次第三,仅仅上过三次领奖台。其中一次第二是在今年双海赛第7赛段,他在这个ITT里输给了欧洲冠军坎佩纳尔特。另外一次第二则要追溯到2016年,他在西法大奖赛中输给了奥利弗-纳森。当时纳森还在IAM车队效力,别说获胜,他连和颁奖台小姐姐互动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此前在双海赛取得了赛段第二,尽管他在米兰-圣雷莫发动了一次颇有威胁的进攻,尽管他在E3-哈雷尔贝克赛进入最后的争冠集团并获得第四,但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会获胜。就连贝蒂奥尔自己都不相信。后来他说:”这是我的错。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的信心问题。自打小时候开始,我身边很多人都试图告诉我,你是个好车手,但我从不相信这些。我从未赢过比赛,所以,为什么我应该赢得环弗兰德斯呢?“
嗯,从小版主身边的人就说我很聪明,他以后能上清华北大。最后我确实没上清北。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
我最早认识贝蒂奥尔是七年前。当时天然气车队来了四个年轻车手:91年的维莱拉,92年的福尔莫罗,93年的贝蒂奥尔和94年的莫霍里奇。也许有些朋友是前几天或者前两个月才去查贝蒂奥尔的PCS,那个时候还没人用PCS,查资料还得去cqranking。但就这么一个简陋的网站,查资料也足以让人兴奋不已,仿佛是自己在做车队经理。
四个年轻人,维莱拉最年长,也最有实力,还在做试训生的时候就获得环艾米利亚赛的第三,之前在各种青年比赛中争冠,顺便还打了斯库金斯;福尔莫罗则是纯爬坡手,完全不能冲刺,看着是做副将的好料子;莫霍里奇则最让人兴奋,此前一年赢得了世少赛的冠军,在U23比赛中比了一年又赢得了世青赛的冠军,看起来就是”天之骄子“。而贝蒂奥尔是四个人中最低调最安静的。
车队训练营,四个新人和巴索、维维亚尼、萨甘一起合照,莫霍里奇C位,老大哥在旁边,维莱拉看着就很社会,福尔莫罗带着眼镜得像个书生,而贝蒂奥尔,谜一般。
说贝蒂奥尔没有天赋,那肯定是假的。说他在各级别赛场都没有赢过,也肯定不是事实(至少青少年比赛赢过)。相反,他之前的履历还非常光鲜。还在Junior级别的比赛时,贝蒂奥尔就在一个赛季里砍下11场比赛胜利,其中包括欧少赛ITT的冠军,和当年意大利最重要的Junior多日赛:环卢尼贾纳赛的总冠军。
随后,他进入了Mastromarco青年车队。这支车队也是尼巴利的母队。贝蒂奥尔也因此成为了安东尼奥-尼巴利的队友(尼巴利弟弟),他的另外一个队友是现在在阿联酋航空车队的孔蒂。曾经贝蒂奥尔看起来像是一个多日赛的GC车手,但是在青年队的这段时间,他参加了一系列的单日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起来又像是一个单日赛车手。
贝蒂奥尔究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车手?大家都想知道,他计时赛看起来不错,能爬一些爬坡,有一定冲刺能力但又不是很强,看起来什么都会一点点。他在20岁的时候就选择加入一支大车队,对他的成长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问题,也许都得交给时间来回答。
这个世界上,有些车手一直都在赢,比如萨甘;有些车手要等到退役才赢一场,比如贝蒂奥尔的前队友马兰戈尼;有些人出道即巅峰,比如莫雷诺-莫泽;有些人则需要时间成长才成为巨星,比如维维亚尼。
但对于莫霍里奇和贝蒂奥尔这样年纪轻轻就进入世巡赛车队的车手来说,他们学会的一个是如何成为一名职业车手,以及如何完成比赛。在一系列的参赛、完赛。直到第三个赛季贝蒂奥尔终于有机会参加环意之时,车队的体育主管都已经不是阿玛迪奥等人了。这次环意之旅似乎给贝蒂奥尔开了光,在随后进行的环波兰赛,他凭借最后一个赛段ITT的出色表现,获得总成绩第三名。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前三的领奖台。
这是贝蒂奥尔职业生涯第一个巅峰。随后的西法大奖赛,他和纳森、纪尧姆-马丁、古雅尔四人在中途突围,到最后时刻只剩下纳森和贝蒂奥尔两人。最后冲刺,纳森战胜了贝蒂奥尔夺冠。那是改变命运的一场比赛,之后IAM车队解散,纳森去了AG2R车队,很快成为古典赛的主将,从此成为明星;而贝蒂奥尔在接下来的魁北克和蒙特利尔都取得了前7名的成绩,然后又回归平静。
那次一起突围,让纳森和贝蒂奥尔成为好朋友。一年之后的环多菲内赛两人一起突围,赛后贝蒂奥尔还很感慨地说和自己好友一起做事总是很不错的事情。
也是在那个夏天,贝蒂奥尔第一次参加了环法。这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他作为车队的一个副将出战,还顺便在第三赛段获得了第五名。而之后他发挥了自己全面的特点,帮助乌兰最终获得了总成绩亚军。在第三赛段结束之后,贝蒂奥尔说,在环法赢得第五名就像赢了10场小比赛一样,因为全世界都在看着你。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人只记得那个赛段萨甘赢得比赛,没有多少人记得贝蒂奥尔获得第五,更不知道他开始冲刺的位置是那么的差。作为一个副将赢得环法单站第五 就像赢得10场中小比赛,某种程度上也正确。
环法结束,车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贝蒂奥尔还得马不停蹄参加下一场比赛。接下来的圣塞巴斯蒂安经典赛,贝蒂奥尔又获得了第六名。但是距离胜利还是有一些距离。
贝蒂奥尔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车手,是副将?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石头路主将?看起来他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副将,但是在加能代尔车队,在范马尔克、范巴勒、朗赫菲尔德身边,贝蒂奥尔看起来没有机会。赛季结束,贝蒂奥尔选择离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选择加盟BMC车队。在车队的最后一场活动中,他来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参加环法中国赛。后来邹指导回忆起带贝蒂奥尔去参观东方明珠的经过,觉得他就是二愣子。
在2017赛季结束,BMC车队的大将奥斯离队,跑去博拉和哥们萨甘回合;而顶替奥斯的则是贝蒂奥尔。车队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他很有天赋。但没想到是,贝蒂奥尔的表现并不好,春季古典赛表现一塌糊涂,一连串的未能完赛,大部分比赛不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位置,完全起不到奥斯的作用。范阿维马特也没有得到副将的有力支持,从2017赛季的王座上掉落下来。
随后的列日-巴斯通-列日赛中,贝蒂奥尔甩掉了锁骨。复出没多久又再次摔断锁骨。而车队早早传出了BMC不再赞助车队,可能会解散的新闻。贝蒂奥尔只能重新寻找工作。此时曾经的老东家抛出了橄榄枝,贝蒂奥尔又将回到英孚教育车队。当天从第二次断锁骨恢复过来,2018赛季就草草结束了。
赛季结束cyclingnews毫不客气地将贝蒂奥尔列为了赛季七大失败转会。其实也正常,贝蒂奥尔之前选择了BMC,也是车队开了足够价码的合同,占着一个首发名额还没有一点贡献,确实说不过去。
后来,看着贝蒂奥尔从自己身后穿过,扬长而去,范阿维马特说:他之前在我们队里的时候不是这么猛的啊,也许去了英孚教育训练得更好了吧。后来他还说,贝蒂奥尔之前在BMC车队的时候有点懒,体重有些超标。
贝蒂奥尔在英孚教育车队有个绰号:Mama di Pasta/意面老妈。说的是他这人总管不住自己的嘴,爱吃意面。如果让他留在意大利家中训练,他就会体重超标。但是如果你把他关进训练营,然后拼命压榨他,让他训练,他就会保持在一个不错的状态。通过冬天艰苦的训练,贝蒂奥尔终于减掉了3公斤的赘肉。也许听到这个故事,范阿维马特才发现自己车队原来从没有得到过贝蒂奥尔的使用说明书,自己平时只是和纳森等老乡一起训练,没有关心过副将小弟在家天天吃面。
当然BMC之失就是英孚教育之得,一直坚持”Money Ball“玩法的沃特斯高位抛售贝蒂奥尔,又低位捡回来(估计贝蒂奥尔回到英孚工资也缩水了),还赢了个重要冠军,当然是最大赢家。这也得益于车队对他知根知底。贝蒂奥尔7年职业生涯在英孚教育/加能代尔待了6年,沃特斯还记得当年刚看到他时就发现他身上还有很明显的婴儿肥,贝蒂奥尔几年下来剪掉了15磅的赘肉,才有了后来的突飞猛进。
但是成长不是一条直线,更不会一帆风顺。当贝蒂奥尔回到英孚教育,当年照片里的6个队友早已各奔东西。萨甘和维维亚尼成为了车坛巨星;巴索退役;福尔莫罗确实成了一个爬坡手,但也练出了阿登赛属性;维莱拉成为了一名不错的副将;莫霍里奇在过去两年迎来突破,获得多项比赛的冠军,成为一名不错的全能车手。而贝蒂奥尔还在寻找自己的身份,还在渴望职业生涯的首胜。
双海赛,贝蒂奥尔在第二赛段就取得了赛段第三,第四赛段取得赛段第六,第七赛段的个人计时赛更是取得赛段第二。虽然还是赢不了,但是状态是真的不错。米兰-圣雷莫开始前,还有些人认为他是可能的黑马。
不知道怎么获胜,但是知道自己冲刺比不过别人,那就只有进攻咯。这好办,于是在波乔山,他发起了强力的进攻,后来才有阿拉菲利普最致命的进攻。随后的E3-哈雷尔贝克赛,他再次表现强势,除了最终夺冠的斯蒂巴,他是唯一能在最后一个爬坡跟住范阿维马特进攻的人。
但是,贝蒂奥尔终究还是没有收获首胜。在自行车世界里,没有获胜意味着你冲刺不够好,没有获胜意味着没人会认为你是热门,没有胜利意味着没人会关注你、采访你。贝蒂奥尔一向很在于这些,每个人对他的采访、报道他都会转发,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渴望被关注的男孩。然而意大利媒体对他的火热状态似乎并不关注。
环弗兰德斯赛赛前,多家媒体列出的夺冠热门里没有贝蒂奥尔。赛事的老板Wouter Vandenhaut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设计的赛道就是要防止爆冷的,像以前巴兰、内恩斯这样爆冷夺冠的事情不会再出现了。然后有记者问:如果贝蒂奥尔或者朗赫菲尔德这样的车手赢了怎么办?Vandenhaute说:不会他,他们不会赢的。
没有人相信贝蒂奥尔夺冠,但是英孚教育车队还是制定了很完美的比赛计划。在教堂山之后,范马尔克发起了进攻,牵制其他车队;在范马尔克从突围集团掉队的时候,车队迅速改变战术,让范马尔克回到主集团追击,直到最后一次爬Oude Kwaremont,贝蒂奥尔发起进攻。
赛后有人认为,贝蒂奥尔配不上这场胜利。但是车手却不这么认为。范阿维马特看得最清楚:当时他以为荣格尔斯或者范阿尔特会从后发起进攻,而他自信能跟住他们。但是贝蒂奥尔的出现让他乱了方寸。他尝试按自己的节奏走,结果其他人根本没超过他的,说明其他人油箱里也没有油了。后来的Paterberg,也只有范德普尔能超过他,但是其他人都没能缩小和贝蒂奥尔的差距,这说明了贝蒂奥尔的进攻足够的强劲。
当然,光靠两个石头路爬坡的进攻是不足以获胜的。主集团还有十几个大牌车手,这些人如果能联合起来追击,那天平依然会倒向他们那一边。但跟在这个集团的朗赫菲尔德积极地跑到集团前方怠速领骑,破坏了追击的节奏。而因为有克里斯托弗等冲刺车手存在,其他确实也没能形成有效配合。英孚教育自己合理的战术加上对手的”配合“最终让贝蒂奥尔获得了胜利。
谁也没有想到,贝蒂奥尔职业生涯的首胜,居然是在环弗兰德斯赛。据在现场观赛的邹指导说,当贝蒂奥尔过线时,最后一公里围观的观众也就象征性地鼓了鼓掌,并没有欢呼。就算对贝蒂奥尔来说,他在赛后也连说不敢相信,自己直到最后100米才相信自己赢得比赛!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之前写过的另外一篇”一骑成名“,主角Jacky Durand的也是各种巧合之下赢得环弗兰德斯赛,当然Durand那次更加冷。
赛后,PCS宣布贝蒂奥尔的获胜打破了他们个人页面单日浏览量的记录——之前的记录保持者是巴黎-鲁贝赛爆冷夺冠的海曼。过去五十年里,只有6位车手职业生涯的首胜是五大古典赛的冠军。过线时贝蒂奥尔摘掉骑行眼镜,用手指了指眼睛,赛后他说这动作是做给《米兰体育报》为代表的意大利媒体看的,因为他们几乎不发有关他的文章。
结果《米兰体育报》连续两天在头版发了贝蒂奥尔的相关文章。其中第一篇的标题是:《弗兰德斯的幼狮》。意大利人曾经在环弗兰德斯赛11次夺冠,除了比利时人,就是意大利人在环弗兰德斯赛夺冠最多了,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菲奥伦佐-马尼,他曾在环弗兰德斯赛三次夺冠,是夺冠次数最多的车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能连续三年夺冠的车手(后来没能夺冠是因为没去)。而他当年靠着木制的车轮夺冠,也成为比赛的一段美谈, 他也因此享有”弗兰德斯雄狮“的美名。
米兰体育报也借“幼狮”之名恭维了贝蒂奥尔,两人都来自托斯卡纳,都是古典赛好手,都赢过环弗兰德斯,而贝蒂奥尔才25岁,未来还有机会书写历史。
领奖台上,一直不太自信的贝蒂奥尔终于相信赢了,他也终于有机会从领奖台小姐姐那里接过冠军的奖杯,甚至可以和在女子赛中夺冠的同胞巴斯蒂亚内里亲吻。
青年队到成年队,摸爬滚打七年,从崛起到受挫再到重生,从默默无闻一直为胜利努力,到最大比赛一鸣惊人,贝蒂奥尔的故事非常励志而真实。而从他进入车坛到几乎遗忘,再到看着他成功步入人生巅峰,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他夺冠的那一刻居然有一些感动和释然。也许这就是自行车运动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