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我国考古人员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田园林场的山洞内,发现了许多化石,随后他们组织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结果在田园洞洞穴地层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2007年4月,中外科学家共同对田园洞人类化石进行了鉴定,最后证实这是距今大约4.2万年的早期现代人化石,也是迄今在欧亚大陆东部出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
后来,中外考古学家在这些化石身上,又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通过对田园洞人的趾骨化石仔细探查,他们发现这个罕见的趾骨很纤细,说明那时的田园洞人已经开始用类似穿鞋的方式保护脚了,因为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穿鞋和赤足人群的脚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差异体现在他们中趾骨的大小和力量上,经常穿鞋会让趾骨结构变得相当纤细,这主要是穿鞋减小了中脚趾的受力造成的。他们据此推断,人类线万年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先前的考古发现还表明,早在2.7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对鞋子进行装饰和美化。后来,考古学家在美国西部幸运地发现了一双现存最古老的鞋,它有1万多年的历史,是由植物纤维简单编织而成的凉鞋。
鞋子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了,而最早的鞋最主要价值是护脚,后来才被人们附加上了装饰作用。
最近,爱尔兰考古学家在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三国交界地带的一处山洞中,竟然发现了一只有5500年历史的由牛皮制成的鞋!
这只5500年前的古老皮鞋比埃及金字塔早1000年,比英国的史前巨石阵早400年。再看这只鞋,其鞋长24.5厘米,宽7.6厘米至10厘米;鞋前部有15组小孔,鞋带穿过这些小孔将鞋系牢;鞋的后部钻了4组小孔,一条带子从小孔中穿过,将鞋收口;皮鞋鞋底没有加固,只有一层柔软的皮革。另外,在鞋里还发现了牧草,考古学家目前还不清楚这是为了保暖,还是为了让鞋在不穿的时候不至于变形。由于这只皮鞋出土的山洞环境干燥、凉爽,使得这只鞋保存完好,在出土时皮革十分柔软。
要说到5000前的古老皮鞋,在著名的“冰人奥兹”脚上也出现过,不过“冰人”的鞋要比亚美尼亚山洞里的皮鞋的历史晚约200年。1991年,一群德国游客在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的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上发现了一具有5300年历史的男性遗体。因发现地点在奥兹山谷,所以人们将他称为冰人奥兹。人们在奥茨的身旁发现了铜造斧头、熊皮帽、一个装满箭的箭袋、一把匕首和一双熊皮鞋。奥兹的熊皮鞋底部较宽,尺码大约与正常12岁男孩的鞋码大小相当。鞋底用熊皮制成,鞋面则是鹿皮制成,基本材料主要有小牛皮、鹿皮、熊皮、树皮绳和干草等。
考古学家认为,两只5000多年前的古老皮鞋的发现,真正填补了人类穿鞋历史的证物空白,而且立体展示了人类制鞋的文明历史和相关科技。
眼下,人类只能把5000年前的鞋子当历史证物和观赏品吗?今天的人类就不能穿上5000年前的皮鞋,让脚好好感受一下呢?目前,这个遗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因为捷克制鞋专家彼得·赫拉瓦切克就对复制“冰人”穿的皮鞋非常感兴趣,后来他果然付诸行动了。
复制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要用绳结成网状,以固定鞋子的干草衬里,但这些绳并非现代绳子。碰巧,一位精通此道的老人教会了彼得如何用树皮编成细绳。然后,彼得费尽心思找到了古鞋所用的小牛皮、鹿皮和熊皮三种皮料。接下来,彼得开始尝试古鞋可能使用的皮加工方法。他使用了植物油脂、骨髓油脂,但都不得其法。后来,彼得从古时美国印第安人的皮革加工秘方中得到了启发,他先将碎猪肝煮熟,把它与新鲜未煮熟的猪脑搅拌在一起,然后将其抹在生皮上放置三日,结果实验成功了。最后的难关是为鞋找到适合的干草衬里,最初很多草都不合适,试穿的孩子们纷纷抗议,说干草很粗糙,刺得人脚痒。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彼得终于找到了一种长而柔软的草。
他共复制了3双“奥茨冰人”鞋,还特制了几双大号的。随后,彼得带领一个小组在发现“奥茨冰人”的地点不远处,对这种复制鞋进行了两天户外测试,结果显示,除不防水以外,复制鞋在许多方面都胜过现代鞋:当地面很硬、天气很热或很冷时,它们都能很好地保护双足;鞋底很薄,但抓地却不错,也有很强的减震能力;穿着它,脚不会起水泡,就如裸足行走一样……
5000年前的制鞋技术的确有可资借鉴之处,它甚至在告诉人类,目前人类流行的高跟鞋、塑料鞋等,很可能会成为今天人类变得愚蠢的证据,在制鞋技术方面,古人也有今天的人类该虚心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