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降薪的开始,球员的收入将直线下降,外界也在分析,收入降低不会滋生赛场违规行为,毕竟过去也曾出现过“假球”情况,从裁判、到球员、再到俱乐部管理者都过类似的案例,因而净化赛场环境是一个常抓不懈的目标。作为管理者,足协的责任最重,尤其是发现问题后需要有敢于处理的勇气,也要有处罚力度的震慑,这样的话才能让投机者放弃违规的想法。
当然,对于假球的管理,仅仅是足协肯定不够,还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公安部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涉嫌违法的行为,公安部门的查处力度就将成为关键所在。近日,总局方面就公布了强化行业自律自治的通知,明确严厉查处假球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一方面,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都要签署承诺书,出现过打假球的行为将不允许进入国家队、各级运动队,同时取消专业竞赛参赛资格。
对于违规人员的处理,按照情节轻重可分为书面检讨、罚款、上缴违纪所得、停发津贴和奖励工资、开除、禁赛等处罚,如果假球涉及到职业联赛,那么相关俱乐部的负责人也有可能面临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从重处罚。
针对国际体育组织的处罚,需要做出核查,一旦证据确凿,需要追加处罚;当然,如果存在不符合实际或有失公允的情况,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协助申诉。对于外界关心的“终身禁赛”的处罚标准,官方也给出了解释,在国际比赛中打假球的,经查证属实的将终身禁赛。
总局的通知是针对所有运动队管理者、教练、运动员,放在足球领域同样适用。应该说,总结发出这个通知还是非常及时的,内容详细且有指导意义,特别是明确了公安部门的作用,也给地方部门提供了处罚的详细依据,特别是终身禁赛的处罚,起到了非常大的震慑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