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艺术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英国GlyndebourneOpera(格莱德堡歌剧院)的经理RudolfBing(鲁道夫·冰)组织当时英国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在伦敦聚会,就当时艺术家在战争期间的状况展开了讨论,决定在英国寻找没有被战争破坏的城市举办艺术节,希望这个节日能够成为活跃和丰富欧洲、英格兰、苏格兰文化生活的一个平台。
经过三年的准备工作,他们确定了于1947年在北方城市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举办EdinburghInternationalFestival(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爱丁堡的城市规模很适合举办艺术节。当时全欧洲最负盛名的音乐家如ArturSchnabel(阿图尔·施纳贝尔)、JosephSzigeti(约瑟夫·西盖蒂)和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参加了爱丁堡首届国际艺术节。
从1950年起,军乐开始加入到国际艺术节当中。之后,又有了国际电影节、爵士与蓝调音乐节、书展活动参与其中,而国际艺术节也由原来单一的主题音乐性,成为了融合戏剧、舞蹈、平面艺术多元综合性的艺术节。
爱丁堡城享有“北方雅典”的美名,被誉为欧洲最优雅的城市。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爱丁堡的旧城区和新城区定为文化遗产,从此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这个小城里绿树成荫,遍地是浓密的芳草和盛开的鲜花,许多用黑灰色沙石修建而成的哥特式宫殿、教堂和城堡坐落其间。
老城街道的路面多为石子铺就,街旁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古朴风范,中心街道直通爱丁堡古城堡,城堡中有座圣玛格丽特教堂,她是爱丁堡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全苏格兰最古老的教堂。
女儿就读学校的所在地位于英格兰的中部城市,距爱丁堡比较远,我们便选择了随旅游团参加只有在每年八月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
独具民族特色的军乐团表演以穿着不同颜色的苏格兰传统花格呢服装的风笛队为主,在爱丁堡古堡广场表演军乐和分列式。整个演出上千名观众无人退场,可见其表演具有抓人魂魄的魅力。
国际艺术节中的“精选剧目”,每年都成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主要剧场的主角。今年国际艺术节最热门的演出是意大利作曲家GiuseppeFortuninoFrancescoVerdi(朱塞佩·威尔第1813年—1901)的著名歌剧《IITroubadour》(《游吟诗人》)和Achille-ClaudeDebussy(德彪西)的《PraiasandMelisande》(《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这两部逾百年而不衰的名剧演出票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售空了。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优秀剧目《牡丹亭》和上海京剧团《公子子丹的复仇》在2011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大受欢迎,门票一售而空。
这个号称世界历史上最悠久、全世界最盛大的国际艺术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文艺团体。节日期间人们尽情展现各自的拿手好戏,每届都会有优秀节目入选艺术节奖。
特殊的艺术氛围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2.5万名表演者自费前来参加演出。整个艺术节期间的1700多场演出中,外围艺术表演占1600场次,其中不少年轻人在艺术节获奖后进入了著名的专业艺术团体。
各国家,各种族,各文艺团体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以奇异的装扮和各类风格的表演,亮相于EdinburghRoyalMile(爱丁堡皇家大道)上。艺术展示和各种音乐、戏剧以及即兴表演遍布全城的大街小巷,其中必然藏龙卧虎。
您不知道在哪一步就会与某位世界著名的演员、舞者、导演、画家、作家、音乐家或街头艺人擦肩而过。他是谁,您是谁,在此情此景中都不重要了。
漫步在这街巷,强烈的艺术氛围将您带入剧情当中,您是观众或许同时也是演员,无论是著名艺术家还是街头艺人,总会热情地邀您合影,留下不同于以往观摩节目的记忆。或许您在不经意间闯入了一个演出现场,于是您无法不和演员一起感受这美好热烈的当下。
我体会,无条件的艺术表达,无语言障碍的得意,无地域约束的释放,成为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的最大优势。
即使是英国传统意义上的淑女和绅士,此时此刻也会忘情地投入其中,成为观赏者或扮演者,那将是本真的情不自禁,也是人性的自然回归。
艺术节中有不少节目观众可以免费观赏,需要购买门票的节目通常的价格在10至40英镑之间。观众们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节目。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在每年的8月10日至9月2日举办。在此期间整个爱丁堡城为之陶醉,为之狂欢。与往年不同的是,2012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巧遇,成为组合,许多来英国参加奥运会的体育迷也混迹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当中。
在苏格兰,到处可以听到忧郁苍劲的风笛旋律,看到身穿苏格兰格子短裙的男子,尤其能够感受到与英格兰不同的地域风貌。沿街店铺里随处都有当地特产在出售,闻名世界的羊毛制品,有花格毛毯、围脖儿,女人用的披肩,还有奶油曲奇饼干。处于英国北部城市的气候相对潮湿寒冷,这些特别的日常用品成为苏格兰的标志性产品而闻名于世。
每年世界庞大的艺术家群体和来自各国的观众聚集在爱丁堡城,住宿成为了一大难题,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人们需要在六月份就预订住处。我们当晚在军乐表演结束后便随团前往Glasgow(格拉斯哥)的酒店住宿。
9月2日,爱丁堡艺术节在交响乐乐曲伴奏下的城堡烟花表演后宣告结束。每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能为这个城市赚取2000多万英镑的经济收益,造就4000多个工作机会,以此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我和女儿Stella由苏格兰返回英格兰的途中,在苏格兰与英格兰交界处的婚礼小镇停下了脚步。
GretnaGreenMarriage(格雷特纳绿色婚姻),同时被称为“婚礼小镇”或“私奔小镇”。它因独特的婚庆服务而闻名于世。当年这里只有一座小旅馆,自十八世纪中期起,争取婚姻自主的英格兰恋人们陆续来这儿办理他/她们的结婚登记手续。
十八世纪时,英格兰的法律规定,要求结婚者必须年满二十一岁,并且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才给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否则便被视为非法婚姻。
可是这项法案在苏格兰没有得到真正的施行。当时苏格兰的规定是,无论是否得到了父母的同意,男生年满十四岁,女生年满十二岁,有位证婚人就可以登记结婚了。格雷特纳小镇又地处英格兰与苏格兰的交界处,于是,英格兰的不少年轻人便瞒着自己的父母跑到苏格兰的“婚礼小镇“登记结婚。
我们看到现存的最古老的结婚证书是1772年由小镇结婚登记处颁发的。而“GretnaGreenMarriage”的名称依然延用至今。
在这座边境小镇里,随处可见年轻人私奔时乘坐的四轮马车轱辘的装饰物,镇上设有“私奔男女旅馆”。小镇热情兴旺的结婚登记服务名不虚传。
中午我和Stella选择在小镇餐厅用自助餐,诺大的餐厅上百人用餐,人流穿梭不息。餐毕我将挎包遗忘在餐椅上出去拍照,一小时后忽然想起,急忙返回餐厅,看到,客人们几经更换,餐桌翻台数次,唯独我们用过的餐位没有顾客用过,安静地保持着原样,我的挎包原封不动地倚靠在椅背上。我打开挎包查看,护照、银行卡、英镑,一样儿都不少。在一旁用餐的顾客微笑着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将这座浪漫、优雅的婚礼小镇注入了纯洁的活力,恪守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国际范儿的道德风尚。置身于此,必陶醉其中——浓郁的花草树木掩映着一幢幢漂亮的屋舍,房前、绿地、花丛中伫立着艺术家们的杰作,每一尊雕塑都会将观赏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其中一尊是由两只长臂搭成门状的雕塑品,仿佛正向前来举行婚礼的恋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行拱手礼。
据说小镇历史上最著名的婚姻登记员是一名铁匠。镇上的居民不多,农忙时,全村只有铁匠师傅守镇,他就自然成了来镇上登记结婚恋人们的证婚人,向他/她们颁发结婚证书。婚礼小镇的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这里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结婚天堂”。
铁匠的工作,是把两块烧红的铁放在铁砧上敲打它们粘在一起,成为一个作品;而老铁匠的另一项工作,是将两位恋人通过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形式使其组合成一个家庭。由此,这铁砧被誉为教堂的圣坛,铁匠即为教堂里主持婚礼的牧师。“铁砧婚礼”成全了无数对新人,人们便尊称这位铁匠师傅为“铁砧牧师”,因而那块铁砧也被称为“幸运砧”。1962年当老铁匠退休时,他共主持了5147对恋人的婚礼。
如今“铁砧牧师”已经过世,路旁的那所房子是他的故居。故居墙上悬挂着他为一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的照片。他左手按着展开在铁砧上的结婚证书,右手将一支用作签字的羽毛笔递给新娘和新郎。
在斗转星移后的今天,这个小镇的婚礼风俗依然保留不变。即使在结婚手续变得非常简便的今天,每年依然有四千多对恋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举行结婚典礼。婚礼小镇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结婚登记处及旅游胜地之一。
梁宾宾,作家,中国致公党党员,致公党北京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欧华文学笔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麒麟传媒”签约作家;外国专家局在华留学生项目评审专家;原效力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从事临床医学和医学基础研究工作二十余年。著有文学作品集10部,主编、参编文集10余部。其作品多见于国家级文学刊物。多次获得全国诗歌、散文、小说奖。2001年入围“德国之声”文学奖,2008年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其作品集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台湾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